浙江余杭區審計局建議強化鄉鎮公益性資產管理
最近,余杭區審計局在鄉鎮經濟責任審計中,突出以全部政府性資產為主線,通過重點關注鄉鎮資產管理狀況,發現各鄉鎮每年投入大量財政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但建成后既不入財務資產賬,也未建立管理臺賬,相關管理人員對這部分資產的管理意識薄弱,造成基礎設施建成后無賬可查、無人說得清,后續管理處于缺失狀態。
由政府投資建成的基礎設施屬于政府公益性資產,但按照目前各鄉鎮的做法,實際上未將基礎設施納入資產管理范圍,極易造成資產流失,也不利于日常維護。因此,針對鄉鎮公益性資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審計建議從以下方面加強鄉鎮公益性資產管理:
一、更新觀念,增強對政府性資產的認識。審計發現,目前鄉鎮大部分管理人員對政府性資產認識不到位,注重部門固定資產的管理,而對公益性資產認識不足,因而容易使這部分資產成為管理盲區。建議通過開展培訓、學習等方式更新管理人員觀念,使其認識到政府投資建設的各類基礎設施均屬于政府資產,從思想上重視公益性資產的管理。
二、明確產權歸屬,實行分級管理。審計中發現,鄉鎮在對由多方投資的基礎設施的產權確認上存在困惑,如某道路工程,資金來源包括省財政、區財政及鎮財政,道路建成后應屬哪級政府管理沒有明確依據與標準。對此,建議在項目立項環節,在確定資金來源的同時,就明確項目建成后的產權歸屬并告知各出資方,以免產權漏記或重復登記。
三、完善會計科目,將賬外資產轉為賬內資產。公益性資產一般由財政直接投入形成,理論上應在財政賬反映,但目前財政賬沒有“固定資產”科目,而行政賬“固定資產”科目主要核算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因此,建議在行政賬“固定資產”科目下增設“行政事業固定資產”及“公益性資產”兩個明細科目,分別核算由部門投入形成的固定資產及由財政投入形成的公益性資產,作為政府會計制度完善前的一個過渡辦法。
四、建立臺賬,實行歸口管理。對公益性資產的管理,不僅要在數量上全面掌握,防止流失,同時應對其使用年限、使用狀況等實行動態監控,以便定期對年久或破損、陳舊的橋梁、道路、公廁等進行檢查、修理、翻新等日常維護,確保公益性資產的使用性能。因此,建議落實專人對鄉鎮所有公益性資產進行動態臺賬管理,反映建成時間、定期檢查情況、日常維護情況等基礎信息,便于動態管理。
上一篇: 浙江臨安市建議確保捐贈資金保值增值
下一篇: 浙江淳安縣審計促成惠民政策落實出臺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