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經濟責任審計在“深化、特色”上下功夫
在大力推進審計轉型過程中,湖北省谷城縣審計局堅持立足于本縣社會經濟發展實際,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統領,找準結合點,抓牢突破口,在監督中實現有效服務、在服務中推進審計轉型。2010年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著力在“深化、特色”上下功夫,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注重審計理念轉變和審計思路創新。經濟責任審計以對領導干部管轄的全部政府性資金運作為主線,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運用績效審計的理念和方法,正確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和工作績效;以提高審計質量為核心,審計和審計調查相結合,推進計算機輔助審計和創新工作方法;以需求為導向,完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審計成果,發揮審計成果在對領導干部的權力制約和約束以及干部管理監督力的積極作用。
二、以審計項目為依托,正確定位審計工作。圍繞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今年在制定計劃、選擇項目時,把那些管理和使用財政資金量比較大、下屬單位比較多和對全縣發展穩定關系密切、群眾比較關注的政府經濟管理、執法部門以及鄉鎮的黨政“一把手”作為審計對象,確定了國土資源局、城管委會、經濟開發區、鄉鎮等8個項目的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重點圍繞經濟決策權、國家財經政策法規執行權、經濟管理權和廉政建設(簡稱“三權一廉”)開展審計,并突出對經濟決策和內控制度的審計、重點項目及重大經濟活動績效進行審計監督和評價,關注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管理、決策等活動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促進領導干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三、深化經責審計內涵,全面實施審計轉型。上半年組織實施的糧食局、國土局、開發區等審計項目力求做到:一是審計內容全面,以全部政府性資金為主線,既包括部門預算資金,也包括預算外資金、專項資金、政府負債,及所管理下屬部門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從一個更為全面的視角來評價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二是審計層次到位,從一個單位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延伸,審計從賬本到資金、到事情、到權力、到責任、到評價,審計范圍已面面俱到。三是審計目標兼顧,既涉及到真實性、合法性,又涉及到效益性,以績效審計的理念貫穿于審計過程的始終,正確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和工作績效。
四、統一審計作業行為,規范審計結果報告新模式。針對部門與鎮經濟責任審計特點的不同,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審計結果報告新模式。特別是鎮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在根據省審計廳試點鄉鎮經濟責任審計要求的基礎上,結合鎮經濟責任審計實踐探索經驗,對審計結果報告在內容、結構和形式上統一了基本框架,即一條主線—全部政府性資金;兩大主題― “經濟+責任”;三個突出—突出全部政府性資金的系統化、突出績效審計的方向性選擇、突出以計算機審計為平臺的評價模型;四大板塊—基本情況、總體評價、主要成績、存在不足。該審計結果報告新模式突破了原操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經嘗試效果較好,已在全局全面推行,進一步規范了審計文書格式,提高了審計工作質量。
五、以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為切入點,評價體系的探索有新的突破。今年,積極實踐試點鎮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新模式,加大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績效評價的探索力度,嘗試創新鎮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指標評價新體系。新模式評價體系由絕對數和相對數構成,主要從對國民生產總值(包括人均)、農民純收入完成情況,稅收收入完成情況,鎮財政可用資金收支余,農業、科技、教育、社保、基礎設施的投入,土地資金合法合規性,往來款項等七方面進行評價,分析經濟發展、財政收支對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政府性資金支出結構對推動公共財政框架建立的影響。新評價體系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折射出審計人員的思維方式,已從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轉向了績效審計。
上一篇: 淮安市楚州區審計局重視農路工程跟蹤審計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