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的重慶審計工作
建國60年,輝煌60年。伴隨共和國成長和改革開放的腳步,中國審計也經歷了孕育、起步、發展、壯大的過程。1982年《憲法》確立我國當代國家審計制度。1983年9月,重慶市審計局成立,重慶審計事業從此開啟了新的征程。
一、二十六年重慶審計工作成效顯著
二十六年來,重慶市審計機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實”的工作方針,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為維護財經秩序,促進依法行政,改善宏觀調控,推進廉政建設,促進重慶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加強經濟監督,維護經濟秩序。
重慶市審計機關始終把維護經濟秩序作為審計監督的首要任務,按照法律規定,圍繞各個時期黨委政府規范經濟管理的政策法規,切實加強監督,嚴肅處理違法違規問題,為維護經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二十六年來,全市共審計38400個(次)單位,作出審計決定處理金額607億元,促進上繳財政資金105億元,減少財政撥款或補貼21億元。2004年以來,全市完成投資審計項目3337個,審計工程投資936億元,審減投資64億元,綜合審減率6.8%,為國家和建設單位節約了大量資金,提高了國家建設資金使用效益。
(二)規范經濟行為,促進依法行政。
經濟行為是行政行為的載體,重慶市審計機關通過對經濟行為的監督,促使行政機關規范行政行為。特別是1999年開始實施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力促進了各級國家機關及其領導干部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切實加強單位內部管理,從而促進依法行政。1999年以來,全市審計機關對5160名領導干部實施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各類問題金額662億元,其中查出領導干部個人涉嫌經濟問題金額699萬元,移送司法、紀檢監察及有關主管部門處理88人。
(三)加強成果運用,服務宏觀決策。
重慶市審計機關充分利用審計工作接觸面廣,容易發現經濟社會運行中存在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的優勢,及時以審計要情、信息、報告等方式向黨委、政府反映,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注重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和完善的建議,服務宏觀決策。二十六年來,全市審計機關共提交專題或綜合性工作報告、審計信息簡報等25568篇,被各級黨政領導或有關部門批示采用10558篇。
(四)移送案件線索,推進廉政建設。
重慶市審計機關堅持依法審計,維護法律的嚴肅,對審計發現的涉嫌個人違法違紀案件線索,依法向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移送,為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廉政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二十六年來,全市審計機關向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案件線索723件、涉及890人。這些案件的查處和公開曝光,為國家挽回了大量經濟損失,推動了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
二、二十六年重慶審計工作的主要體會
審計工作成績的取得是改革開放和推進民主法制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審計署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艱苦奮斗,嚴格依法履行職責,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結果。回顧二十六年來的經歷,我們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指導思想。
審計的本質是監督,監督的目的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只有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開展審計工作,才能有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全市審計機關始終堅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緊緊圍繞重慶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切實加強審計監督,不斷突出審計重點,深化審計內容,提升審計成果。實踐證明,只有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審計,審計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二)堅持依法審計、客觀公正的工作準則。
依法審計是審計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法理精神,它要求審計機關要以憲法有關規定為最高依據,依法獨立開展審計工作,履行法定責任。客觀公正是審計評價和處理問題的基本原則,決定著審計機關的公信力。全市審計機關始終堅持依法審計理念,做到依法確定審計對象,依法實施審計程序,依法作出定性處理;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處理原則,特別是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不涉及個人違法犯罪的合理不合法問題,本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促進工作的精神,著重從政策制度上促進完善,從管理上促進規范,做到依法審計和客觀公正的統一,發揮了審計服務改革發展的作用。
(三)堅持夯實基礎、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
審計機關高度重視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審計法制建設和審計信息化建設,為審計事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保障。
審計隊伍建設堅持以能力建設為根本,不斷提高審計隊伍綜合素質。重慶市審計機關在不斷壯大隊伍、優化結構的同時,加強培訓,嚴格管理,培養了一大批熟悉財會業務、了解宏觀政策、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審計能手,審計隊伍呈現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特點。全市審計機關現有審計人員1269人。市審計局審計人員平均年齡37.9歲,審計業務人員與管理人員之比為8:2,遠遠高于全國6:4的平均水平,其中45歲以下人員占83%,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90.4%,中高級以上職稱占66%。
審計法制建設是審計工作的制度保障,質量是審計的生命,而法制則是審計的靈魂。二十六年來,重慶市審計機關始終把法制建設放在首位,大力加強審計法制建設,為審計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一是抓法制完善,推進人大、政府立法建制。市人大常委會2008年9月審議通過了《重慶市審計監督條例》,于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于2005年頒布實施了《重慶市國家建設項目審計辦法》(市政府182號令)、先后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區縣審計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向審計機關交辦審計事項的通知》等7項規范性文件。這些法律和制度的頒布,為依法審計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抓法制學習,增強審計人員法制意識。根據審計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開展組織人員集中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掌握法律規定,強化法制意識,為依法審計創造條件。三是抓依法治審,著力提高審計執法水平。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程序實施審計,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對審計事實、審計定性、審計處理嚴格審查復核,確保審計事實清楚、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有效守住了“三條底線”,即審計項目無訴訟,審計廉政無舉報,審計行為無投訴。
審計信息化是現代審計的發展趨勢,是審計方法、技術手段創新的載體。重慶市審計機關把審計信息化作為一場革命,以推進計算機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為核心,以“金審工程”建設為目標,全面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一是加強基礎建設,建成一個平臺。配備服務器等基本硬件,開通重慶審計網站,建成內網、外網基礎網絡,實現市審計局與40個區縣審計局的聯網,為審計信息化應用搭建了平臺。二是實施兩個軟件,推行計算機審計管理。全面部署使用審計管理系統和現場審計實施系統兩個軟件,實現辦公、辦會、審計底稿無紙化,同時通過兩個軟件的交互,實現遠程審計現場控制管理。三是強力推進計算機審計。要求具備條件的審計項目,必須實行計算機審計,在稅收、金融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資金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突破傳統審計的限制,發揮出分析海量數據、發現問題線索的巨大優勢,提升了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四)堅持清正廉潔、低調務實的工作作風。
廉潔是審計工作的生命。重慶市審計機關從2005年起全面執行審計署“八不準”審計紀律,切斷與被審計單位的一切經濟聯系。在執行“八不準”審計紀律中,堅持審前承諾、審中執行、審后回訪。重慶市審計機關堅持“正人先正己”,用審計他人的標準規范自身行為,做到“四個帶頭”:帶頭執行《預算法》,加強預算管理;帶頭加強財務管理,做到一個資金來源、一個戶頭核算、一套制度管理;帶頭規范津補貼;帶頭加強廉政建設。
低調務實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客觀要求。審計機關堅持依法辦事,低調行事,不張揚成績,不炒作問題;堅持求真務實,提倡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不亂提口號,不越權辦事,不越職問責,樹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
利劍出鞘應未收,躍馬揚鞭正當時。作為履行監督職責的重慶市審計機關,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提升監督服務水平,以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下一篇: 江蘇蘇南六市審計局長共商發展大計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