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工興城:九江工業脈動強勁
2009年,是九江實施“強工興城”戰略的開局之年,九江人是怎樣打好這場硬仗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九江,觸摸九江人趕超發展的強勁脈動。
經濟要發展:最核心是做大做強工業
九江自古便是“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區位得天獨厚,但是“近水樓臺”并未得月,更未先得月。據統計,到2008年底,九江的財政總收入在全省退居第四,兄弟市的相繼快速崛起,使九江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有人認為,九江應該依托“碼頭”,發展碼頭經濟;有人認為,九江國有企業底子厚,民營經濟缺乏發展空間,應該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有認為人,九江縣域經濟過于單薄,應該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又有人認為,九江集名山、名湖于一身,應該發展旅游業。
“經濟總量小,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低仍是九江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九江市能否實現趕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業能否實現趕超,要實現趕超,最核心的是做大做強工業。于量,九江市委審時度勢,確定了‘強工興城’的戰略決策。”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向記者透露了“強工興城”戰略出臺的臺前幕后。
工業要發展:最關鍵是建好工業園區
壯大了工業,就會壯大主體財源、持續財源,就會帶動農業,帶動三產,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于是,九江集中精力抓工業,增強工業經濟對全市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率。
九江這么好的區位條件,發展竟然一度落后,最關鍵的還是工業園區沒有做大做強。為此,九江市把沿江六大工業板塊和13個工業園區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戰場,大力推動工業園區發展提速、擴量、增效。
“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的號角吹響。一石激起千層浪。九江市各縣(市、區)誰也不甘落后,都在暗自比拼,你追我趕上項目,形成了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促趕超的發展氛圍。在湖口金砂灣工業園,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有31家,去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比上年增長74%,增幅名列全省工業園第一。
據了解,2009年,九江市13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達23.21億元,開發面積55.44平方公里,同比分別增長94.7%和44%。這在九江市工業園區的建設歷史上前所未有。
工業園區要制勝:最核心的是推進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工業化過程中的普遍現象,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在所有發達的經濟體中,都可以明顯看到各種產業集群。
九江市在著力打造現代工業園的過程中,就緊緊圍繞鋼鐵、化工、紡織、有機硅、造船、建材等10大優勢產業進行招商,不斷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使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集中度,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包括生產成本、交換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星火工業園已引進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美國卡博特公司在內的有機硅上下游高新技術企業35家,已投產企業26家,產業關聯度高達70%以上,去年上繳稅收1億多元。
九江工業之變:最根本的是優化發展環境
環境就是生產力,這已成為九江人民的自覺行動。近一年來,針對投資者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問題,九江市在給外商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方面做出了不少創新之舉。以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兩場”(官場和市場)整治,努力樹立九江“開明開放、誠信誠實、善謀善干、創新創業”的新形象。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一位九江市政府的領導說:“九江公務員都要爭做店小二,店小二就是要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為百姓服務。”
操作決定成敗,力度決定速度。九江市建立項目建設“六個一”的推進機制,即對每一個城建項目實行一個領導、一個責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隊伍,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序、項目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查倒逼落實。
干部作風的轉變,帶來的是趕超的新動力。目前,九江市上下已形成了爭先恐后跑項目、只爭朝夕抓項目、齊心協力攻項目的濃厚氛圍。
上一篇: 廣東零售總額09年增速18年最高
下一篇: 九江外貿進出口總值首破7億美元大關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