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使“小”農業走上現代化發展大道
原定于10月24日閉幕的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在廣大參展商和各界群眾的要求下,兩次延長會期。
農博會的火爆是山西近年來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所取得成就的一個縮影。雖然是個農業小省,但山西省委、省政府多年來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立足本省特殊資源條件,突出一個“特”字,使全省農業走上現代化發展大道。
“特”字當頭破解農業小省“三農”發展困局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區,山區面積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0%以上,干旱、霜凍等農業自然災害頻繁。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山西很難成為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地。雖然經過多年努力,山西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但無論從省內看,還是從在全國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農業小省。
相關數據表明,去年山西農業增加值僅占全省GDP的4.3%,糧食產量、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等主要農業指標均排在全國20位以后。
“雖然我們是農業小省,但全省三分之二人口是農民,貧困群眾也絕大多數在農村。”山西省副省長劉維佳說。
如何在“小省”背景下破解“三農”發展困局?山西決策者將目光瞄準了特色農業。劉維佳說,資源決定、市場引導、農民選擇和政府扶持使山西走上特色農業發展道路。
山西特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眾多特色農產品。該省是知名的“小雜糧王國”,谷子、雜豆、莜麥等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蘋果、紅棗、核桃等干鮮果產量也居全國前列;雁門關區域自古就有種草養畜傳統。在國內外市場,山西的陳醋、小米、蘆筍、雜糧等特色農產品深受歡迎。各優勢基地的農民也有著種植特色農產品的強烈愿望。
與此同時,各級政府的扶持也進一步促進了山西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和壯大。近3年來省級財政用于“三農”的投資逐年遞增,在安排資金時要求70%以上的生產性資金到基地、到項目,向優勢特色產業傾斜,并整合資金用于33個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縣建設。各市、縣財政也根據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重點給予配套扶持。
建基地、興產業、闖市場:構筑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為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山西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為特色農產品闖市場搭橋鋪路。
在近日舉行的農博會上,晉北的小雜糧、晉中南的酥梨、蘋果等水果以及呂梁山區的核桃、紅棗等吸引了大量省內外客商關注。山西省農業廳廳長孫連珠說:“這表明我們進行多年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0年以來,山西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特殊資源稟賦,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晉北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中南部無公害果菜產業區和太行、呂梁兩山雜糧干果產業區三大農業優勢區域格局,優質雜糧、草食畜、干鮮果和蔬菜四大特色產業基地漸成規模。
為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山西還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汾州裕源土特產有限公司立足呂梁山區豐富的核桃資源,十年間已發展成有機核桃種植、采收、精深加工一條龍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加工核桃系列產品3000余噸,產品遠銷南美、歐洲、澳洲等地,年產值上億元。公司董事長俞翠萍說:“公司的快速發展,與這些年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息息相關。”
2007年,山西省提出打造農業產業化九大產業鏈條的發展思路,并將其與優勢基地建設緊密結合。2008年,山西省委把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重點建設龍頭企業項目工程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今年山西省進一步提出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近日啟動實施“513”工程,按照省、市、縣三級重點扶持的原則,做大做強450家企業。目前全省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已達68家。
特色農業的發展成果最終要通過市場來檢驗。為幫助特色農產品闖市場,山西省各級政府大力培育農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孫連珠說,截至今年6月底,在各級政府引導和扶持下,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注冊達18631個,占全國總數的10%以上,發展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平臺,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熱銷到省外乃至海外市場。
山西省還采取“政府搭臺”的方式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市場。連日來,該省10個市利用農博會這個大舞臺,紛紛舉辦醋文化節、蘋果節、紅棗節、小米節等特色主題活動,借此吸引國內外客商。短短幾天時間,已有130多家國內外采購商與全省63個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企業簽訂貿易協議,總金額達67億元。
上一篇: 浙江開化大量菇農返鄉種菇
下一篇: 銀川市興慶區著力打造基礎教育城品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