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了云計算和SaaS領域,包括IT界巨頭:Microsoft、Google、IBM、Oracle等等;這些巨頭們已悄然搶灘中國SaaS市場;在全球金融風暴沖擊下的2008年,作為SaaS成功典范的Salesforce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這一切跡象都讓國內SaaS廠商兩眼放光,信心倍增。
隨之而來的,是SaaS與傳統軟件之間不斷升級的群毆。一方面,某些SaaS廠商開始叫囂“SaaS終將取代傳統軟件”;另一方面,某些傳統軟件廠商死咬住SaaS小辮子不放。相互詆毀之間,一場戰爭似乎在所難免。
SaaS實質是社會分工的結果
慘烈的市場競爭促使人們深入挖掘“豐饒經濟學”精髓,借助The Long tail(長尾理論),人們意識到傳統“二八理論”之外的有利可圖。這終將改變需求方式和供應方式。當中國的軟件提供商發現大客戶、VIP客戶、大訂單、重點訂單……之外,還有一群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SaaS就恰巧進入了中國市場。
“中國有37萬家外貿企業,其中民營小企業占了絕大多數。它們對信息化管理有需求,但離需要部署大型ERP還很遙遠。而為什么選擇SaaS模式,就是因為采用這種模式,這些企業不需要花太多錢就可以跨進信息化的門檻,風險也很小。” ——歐樂軟件林潤澤
SaaS以其天然優勢——低建設成本、低維護成本、低投入風險、低應用門檻,成為中小企業實現信息化的快捷之徑。對于中國4000萬家中小企業來說,意義尤其非凡。針鋒相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N個阿基里斯的腳跟,用友偉庫網、金算盤億禧網、歐樂All-in-web外貿管理軟件等主流SaaS軟件都不約而同開創了“先試后買”、“免費升級”、“靈活付費”等營銷手段。
存在就是合理的
正如認為“長尾理論”是對“二八理論”的徹底顛覆,很多人認為SaaS和傳統軟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實,“長尾理論”建立在“二八理論”的基礎之上;SaaS和傳統軟件根本無需爭得頭破血流,二者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更進一步的說,二者是互補互助、互惠合作的。
專項定制傳統軟件能夠滿足具體企業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此批評SaaS軟件無法突破標準化服務就一葉障目了,事實上,傳統軟件和SaaS軟件都面臨著個性化、標準化的博弈。但傳統軟件不是萬能的,最大問題就在于昂貴的研發成本、實施成本、維護成本以及極高的風險。統計顯示我國ERP成功率不足30%,因此有戲言“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
人言“SaaS:打開一扇門便可以享有一片天”。但SaaS不是萬能的,“No Software”(軟件總結者)僅代表Salesforce自己的理念,說它代表SaaS業界意識的是扯淡。當前SaaS模式確實存在信息安全的問題——并非技術無法確保,主要是制度尚未跟進。
因此,為了培育市場,尤其在當前要契合用戶對信息安全的認知,SaaS行業需聯合統一行業規范制度并得到政府的支持。不僅是中國,SaaS發展相對發達的美國也是如此。令人欣喜的是,這已是SaaS提供商們的共識。
互惠合作,攜手未來
關于二者的未來,有種簡單的二元論觀點:具備定制軟件需求和能力的大型集團企業將繼續采用傳統軟件;對定制軟件需求少且能力低的中小型企業,SaaS是其實現信息化的最佳途徑則。然而,輕易否認大型集團企業采用定制SaaS的依據又是什么呢?這種二元論觀點不僅錯誤的認定SaaS只能實現標準化服務,還局限的認為中小企業可以免卻個性化需求,更嚴重的是把SaaS和傳統軟件各自的優勢、劣勢一一的對立矛盾。
Microsoft商業應用部門總裁Jeff Raikes表示“傳統軟件模式與網絡模式的結合才是真正的成功”。通過桌面應用有機融合傳統軟件模式與網絡模式,向企業和個體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托管選擇,這是Microsoft的方向。有理由相信更多的IT廠商將基于用戶需求,走出自己的方向,共同開啟企業和個體的綠色環保信息化大時代。(感慨的PS:巨人的肩膀就是讓人站的)
二者有機融合最輝煌的是,將徹底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突破現代信息化管理最嚴重的瓶頸,達成個體、企業與行業、第三方服務機構之間的信息高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