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2 13:17 來源:王德祿
論文摘要:對一個產業判斷是否具有戰略性應該以國家安全為主,而不應該以經濟發展為主。如果面過寬,就會導致戰略重點不突出。“十二五”是中國產業主導權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十二五”應該以新興產業發展為核心。充分發揮中國的優勢,要在區域層面發展新興產業,要在新興產業中形成充分而廣泛的區域競爭。鼓勵中國的產業集群在世界進行跨區域創業,鼓勵產業集群中誕生全球新的產業,尤其是新業態的新興產業。只要產業發展業態變化,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產業集群及時抓住變化,就會發展出新興的細分產業。
論文關鍵詞:新興產業,國家安全,產業集群,區域競爭
最近關于新興產業的議論很多,本文認為關于新興產業的討論應該重視產業哲學和方法論。為此,想從產業分類、產業規律、產業創新、產業哲學與方法論四個方面談談。
一、產業分類
產業分類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在計劃經濟時代工業和農業是產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開始按照國際通行慣例使用三次產業的分類。
最近幾十年,由于全球化的推進,產業價值鏈日益分解,產業業態不斷創新,產業分類就顯得越來越復雜。產業發展呈現出細分產業、新興產業不斷涌現的態勢。近來,各方面都在關注新興戰略性產業或戰略新興產業,我認為“新興”與“戰略”是兩個不同的分類角度。前者對應的是一個產業出現的時間;后者則對應的是一個產業在國家發展與安全方面的作用。把“新興”與“戰略”結合起來的詞組,無論誰修飾誰,都說明這種產業在中國第一具有新興性,第二具有戰略性。現在的問題是,由于同時具有這兩性的產業并不多,因此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的范圍不宜界定過廣,不能把高技術領域里新出現的產業都界定為新興戰略性產業。對一個產業判斷是否具有戰略性應該以國家安全為主,而不應該以經濟發展為主。如果面過寬,就會導致戰略重點不突出。
二、產業規律
我們一直在研究產業規律,包括了產業價值鏈規律、產業成長規律、產業組織規律,其被稱之為產業的三大規律。
通過十余年的產業研究總結,我們認為產業發展規律一方面包括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集中體現為產業成長規律和產業價值鏈規律。對這兩大規律的理解,有助于我們建立觀察產業發展的多方位視角,幫助我們系統化理解產業發展中眾多表層特征,把握產業發展內在機理。另一方面,產業發展中存在穩定的可控機理,這集中體現為產業組織規律。對于產業組織規律的理解,有助于找到促進產業發展的途徑、手段,優化稀缺要素的配置,以產業組織創新為組織工作的核心來促進產業發展。
三、產業創新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改革了經濟體制,創業作為經濟活動的基本動力,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今后三十年,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關鍵三十年。在發展方向上,產業創新成為自主創新的主要方向,這就要求在中國能誕生一批全新的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和我國前三十年的新興產業區別在于,今后三十年在我國誕生的新興產業是全新的、原創的。
只有創造出若干新興產業,中國才能在產業發展上取得主導權。由于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的變革,產業主導權的博弈從公司的個體行為逐步演變為區域性產業行為,產業集群發展尤其是新興產業的集群發展是獲取產業主導權、使新興產業能順利誕生的關鍵。在產業集群中,創業永遠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我認為,“十二五”是中國產業主導權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十二五”應該以新興產業發展為核心。
四、產業哲學與方法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產業活動非常復雜,變化很快,新的產業現象層出不窮。這些現象僅僅用經濟學無法圓滿解釋,必須用多學科的知識甚至要用哲學的思維去考察、分析、判斷和預測它。
當前,正是思考關于怎么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時候。有的人認為,選出新興產業,國家往里砸錢,就可以發展出一個大產業。我認為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仍然需要以試錯為主,仍然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這種情況下產業哲學的研究很有意義。
在科學哲學界有一個波普爾,他認為沒有永恒的科學真理,所謂科學的判斷就是能夠證偽,凡是不能證偽的都不能稱之為科學。將他的思想用在創業方面,就是以創業來試錯,以創業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如果前三十年是以創業試錯為主的話,那么后三十年就應該以產業試錯為主。產業試錯仍然需要以創業試錯為基礎。所不同的是,如果創業成功就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成功,而是一批企業的成功,一個新興產業的誕生。產業試錯應該在集群中進行,也就是必須在高新區之內的產業集群、專業園中進行。
充分發揮中國的優勢,要在區域層面發展新興產業,要在新興產業中形成充分而廣泛的區域競爭。鼓勵中國的產業集群在世界進行跨區域創業,鼓勵產業集群中誕生全球新的產業,尤其是新業態的新興產業。只要產業發展業態變化,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產業集群及時抓住變化,就會發展出新興的細分產業。
這就需要正確地總結前三十年的經驗。我認為,前三十年主要是中國以正確的做法應對了全球化的挑戰。這個正確的做法有三條核心:一是中國人的靈敏,這是全球化中最有價值的文化素質。二是創業,以創業應對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這使得中國經濟煥發出不竭的動力。三是集群,中國有3000多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有中關村、東莞、義烏、壽光……各種不同產業層級的產業集群在中國充分發展。在這些集群中,不同類型的企業家、專業中介機構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地方政府也在區域競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