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0 16:21 來源:時代周報
“血汗工廠”、員工跳樓、富豪逃稅,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并未難倒富士康老板郭臺銘。但是上周巴菲特力挺王傳福并最終牽手比亞迪的消息卻讓他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眾所周知,近年來,比亞迪開始逐漸蠶食富士康作為手機代工龍頭的市場份額,并且在多個領域和富士康對上了陣。這引起郭老板的極大不快。
威脅者與打壓者
三年前富士康以盜取商業秘密為由,在深圳法院控告比亞迪,雙方“正面沖突”由此開始。而去年底傳出“股神”巴菲特將入股比亞迪后,郭臺銘更是坐臥不安,這位過去不起眼的小弟弟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成為最大競爭對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擁有強人性格的郭臺銘還是不斷在公開場合拋出豪言壯語:“鴻海(富士康母公司)沒做汽車、沒做電池,而在與鴻海交集的行業領域中,雙方差距太大,比亞迪絕對不是我的對手,只要是公平的競爭,鴻海全球絕對不怕競爭。”
事實上,打壓已經開始
在兩個月前巴菲特舉辦投資者大會之際,郭老板隔空“三問巴菲特”。
他的“三問”分別是:巴菲特與比亞迪合作是否有違誠信?巴菲特敢不敢駕駛比亞迪電動車上下班?巴菲特憑什么判斷比亞迪的潛力?對于這三問,郭臺銘的目的很明顯:隔山打牛,打壓競爭對手比亞迪及其掌門人王傳福。高傲的郭臺銘終于使用上了商場的慣用手法。這也折射了他前后轉變的心態。
郭老板心里還有另外一塊梗塞,那就是巴菲特的投資將使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歐美的推廣進一步加速,同時也使動力電池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這種品牌滲透無疑會危及鴻海和富士康的全球戰略,特別是危及多年來一直深耕的美國市場。可謂“我一直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
反思領先戰略
探究比亞迪與富士康發展會發現二者有著驚人的相似,當年鴻海是以連接器等核心零部件逆向整合整個產業鏈,而比亞迪低調進入手機代工市場后,開始了同樣的逆向整合運動。目前比亞迪業務已覆蓋了手機電池、液晶屏、鍵盤等除手機芯片之外幾乎所有的手機零部件,并獲得裝配手機的認證。同時以電池為切入點,進入新能源汽車開發,最終引來巴菲特的青睞。
過去與富士康相比,后起的比亞迪在商業模式上有一個巨大的劣勢,就是設計和技術門檻,但技術專家出身的王傳福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從起步階段的生產線開發就顛覆了“技術就是高投入”的模式,通過環節分解來做針對性投入,這使得比亞迪的研發費用大大降低。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也使得企業成本大大降低,這形成了比亞迪挖角跨國巨頭生意的最大優勢。以至于巴菲特也禁不住盛贊王傳福是“愛迪生(發明大王)與杰克·韋爾奇(前美國奇異總裁)的綜合體”。
文化較量
郭臺銘祖籍山西,雖然未在內地長大,但受父母影響,他的晉商特征還是明顯張揚出來:勤勞、霸道、有野心。郭也承認,自己就是一個地道的晉商。有趣的是,對手王傳福是安徽人,是當代徽商的代表。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商幫就這樣再一次相遇。
徽商與晉商皆處貧困山區,種地無以生存,必須另謀他路。這種生存條件劣勢造就了他們只有華山一條道:經商。他們總體的品性里面都有勤勞、精明的一面。但不同的是,徽文化塑造了徽商作為儒商的品格,以儒家文化來指導經商。這一點在王傳福身上似乎也得到了印證。工科出身的王傳福很少在公眾場合發表高論,至于緋聞公眾更是聞所未聞,這樣一位潛心鉆研的領導者,事業爆發成長也是順理成章。
什么樣的企業有著什么樣的領導者印記。富士康的企業文化業已深深烙上了郭氏印記:嚴謹、流程化、時而爆出一些驚人的消息。這種由“兩部制”(臺灣管理人員與內地管理人員分別實行不同的考核體系)以及跨國公司模式構成的企業文化,最終導致了人性的缺失、管理的僵硬、人才的流失,企業日趨保守。
在壞消息的沖擊和對手比亞迪咄咄逼人的壓力面前,郭臺銘也開始反思起來。日前,郭老板親自發起“人才本土化運動”。富士康高管在公司內刊中指出,公司正在檢討指出,準備出臺新政以推進“臺干”與“陸干”機會公平化。
所謂尾大不掉,企業大了掉頭轉向不是很容易的事。富士康會很快推行本土化管理嗎?郭臺銘能走出陰影嗎?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