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5 16:08 來源:孫立巍
摘 要:企業是盈利性組織,其出發點和歸宿是獲利。企業一旦成立,就會面臨競爭,凡是競爭,就會有風險。風險和收益并存,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參與市場競爭,必然要控制風險,因此要求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加強風險控制,采取適當的財務風險決策。
關鍵詞:市場經濟;財務風險;控制
前言
風險概念最早是古希臘哲學家伯利克利提出的,他認為風險不是要預言未來,而是要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后人們在對風險進行深入研究后發現,風險不僅可以帶來超出預期的損失,也可能帶來超出預期的收益。于是,出現了一個更正式的定義:“風險是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市場經濟最主要的活力就來自于其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風險既可能為經營者帶來莫大的機會也可能帶來難以想象的損失。風險是市場的靈魂,無數風險的集合就構成了市場。一個企業的贏利能力與其防范風險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規避風險、控制風險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贏利能力。因此,如何控制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所以,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現著重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控制企業財務風險。
1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風險防范機制
1.1 控制負債比例,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目前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 具體表現在負債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0%以上。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 償付能力嚴重不足, 由此產生財務風險。負債比例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 改變單一的貸款融資方式, 合理選擇發行股票、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及商業信用等方式, 以“ 融資組合”的方式籌集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 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對企業資本結構進行調整, 對不同來源和不同期限的資金進行合理搭配, 從而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
1.2 加強投資項目的論證,提高投資收益
由于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的多元化投資,投資前缺乏風險評估,投資責任不落實,一心一意想著擴大企業規模,重經營而輕管理,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問題。由于決策失誤及盲目投資導致一些企業產生巨額投資損失的例子不勝枚舉, 例如:日本的八佰伴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因為決策不當,盲目擴張,就垮臺了。在調查中發現,導致八佰伴破產的致命原因之一就是其低估了經營非核心業務的風險,在急速成長過程中,其逐漸背離了百貨和超市的主業,而投資發展地產、飲食、食品加工和娛樂等輔業。
要減少決策失誤而造成的投資損失,首先,公司高層和前線員工必須熟悉企業業務以及與之相關的風險,只有這樣,才可能減低因為無知或被欺騙而產生的損失。
其次,企業必須避免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或盲目擴展投資,使企業承受無謂的風險。
另外,企業在做出重大投資前,需要對各類風險做全盤考慮,包括考慮投資后的市場會否出現逆轉、產品會否被新的技術淘汰、市場是否會出現新的競爭而影響產品的價格等等。比如對新上馬的項目, 一是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對投資的區域、行業、時間, 以及以什么方式投資, 都要進行可行性論證, 以避免投資風險。同時, 還要結合投資成本、靜態回收期、投資回報率、該項目的發展前景等方面綜合考慮。二是投資規模要適度, 資金投向要合理配置。不能貪大求全, 否則不利于風險的分擔。三是要樹立抵御風險的信心。
1.3 加強對現金的管理
常言道:“會計數字只是參考意見,現金才真正令你感到踏實。”我們都知道,現金是企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所有犯案、挪用公款和偷竊行為均與現金有關。因此,企業對現金和現金流量需要格外留神,這其中包括基本內控措施,例如授權簽署現金的收發、批核和轉賬,也應建立適當的內部程序,對現金進行核對、監察和編制調節對賬表。
2 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 它也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 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 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例如世界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價格上漲, 使運輸企業增加了營運成本, 減少了利潤, 無法實現預期的財務收益。企業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雖然存在于企業以外, 企業無法對其施加影響, 但并不是說企業面對環境變化就無能為力。為防范外部環境的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 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 制定多種應變措施, 調整財務管理政策, 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降低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3 深化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
(1)在財務活動過程中, 追求利潤最大化和面對風險是分不開的, 任何因害怕面對風險而試圖回避風險的方案都是行不通的。所以, 企業管理當局、特別是核心決策層, 樹立正確的風險觀極為重要, 這決定著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前程。要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及價值觀,企業必須由上而下,身體力行,建立嚴謹的“黨風”,使員工能上行下效,企業要訂立管理原則和行為規范,通過績效管理的方法,鼓勵員工正確的行為和態度。
(2)以誠信為本,培養良好的商業信譽。企業在對外進行業務交往中, 難免要與銀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供應商和廣大客戶打交道, 因此, 樹立自己的商品品牌、追求誠信的經營理念、在業務工作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商譽, 這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和增強抗御風險的能力。
結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生存就必然要面對風險。所以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本文從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內外部原因及其控制以及企業風險管理文化三個方面論述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范財務危機,從而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康維娟.風險管理:如何防范企業“地震”[N].中華工商時報,2008-7-24.
[2]CEC集團公司總經理楊曉堂談企業風險控制.中國經濟時報2005-5-11.
[3]劉潔.集團公司財務風險防范淺探[J].冶金財會,2002,(12).
[4]俞芝瑜.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及其防范[J].當代經濟,2006,(1).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