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3 09:09 來源:王元
論文關鍵詞:農村金融 不完全競爭 金融機構 借款人組織化
論文摘要:農村金融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表明,發展中國家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可能無法培育出一個社會所需要的金融市場,諸如政府適當介入金融市場以及借款人的組織化等非市場要素有助于解決發展中國家農村金融存在的不完全競爭問題。改革和加強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借款人的組織化是兩種有效的途徑。本文針對美國在建設金融機構和孟加拉國在借款人組織化方面的成功經驗加以借鑒,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及提出相關建議。
一、 農村金融的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農村金融理論發展過程 中 ,經歷了 由農 業信貸補 貼論 到農村金融市場論 ,再 到不完 全競爭 市場論的演進 。不完全競 爭市場論 主要 內容是 :發展 中國家的金融市場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 ,尤其是貸款一方對借款人的情況根本無法充分掌握,如果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就可能無法培育 出一個社會所需要的金融市場 。為了補救 市場 的失效部分 ,有必要采用諸如政府適 當介入金融市場 以及借款人 的組織化等非市場要素 。對不完全競爭市場和信息不對稱 問題的研究成果 ,構成 了農村金融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的基礎,為政府介入農村 金融市場提供 了理論基礎 。
對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分析可知 ,非市場要素介入發展 中國家的農村金融市場時 ,主要有兩點要做:首先要做的是排除阻礙農村金融市場有效運行 的障礙,即改革和加強農村金融機構 ,而不是發放信貸補貼 。其次 ,該理論還強調借款人 的組織化對解決農村金融問題 的重要 性 ,認 為通過小組成員間的相互監督可 以解決道德風險問題,從而消除信息不對 稱和高交易成 本問題 ,為新 型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 提供 了理論依 據。農村金融 機構的建設 和借款人組 織化這 兩方 面 ,美 國和孟加 拉兩國分別有 著各 自的成功之處 ,下 文將分 別針對 兩 國的成功經驗并結合 中國實際情況 的差別進行探討 。
二 、美國經驗借鑒與中國現狀分析
(一 )政策行的引導作用與非政策行的政策性業務剝離
美 國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 ,是 由美 國聯邦政府主導創建的 ,專門針對本 國農業 發展 和農村發展提供融資的政策性機構 。其主要功能是為農業生產和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活動提供信貸資金和服務并且通過信貸活 動 舊的在 于調 節農業 生 產規模 和發 展方向,協助實施農村金融政策。可見 ,美國的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運作模 式是通過信貸 來引導農業發展方向,引導作用才是其本意 。
相 比較中國 的農 村政 策性 銀行 農業 發展銀 行業 主要業務 為糧棉油 收購封 閉運 行資金管理 一項業務 比較單一 ,這樣就不能通過資金 的投放側重點的不 同而起 到引導農業發展方 向和規模 的作用 。擴大業務 范圍 ,真正發揮 出政策性 引導作用 ,應是農業發展銀行 的重點發展方 向。對于農業銀 行 ,應按其商業銀行 的性質 ,剝離農業銀行政策性業務 ,將農業銀行承擔的扶 貧貸款 、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糧棉油 附營業務 貸款等政策性貸款剝 離出來 ,避免商業性業務和政策 性業 務 的混營 ,以消除農 業銀 行 的道德 風險。中國 目前農業發展銀行與農業銀行兩者的業務混淆 ,分工不明導致 了內部運行的無效 率。讓農業發展銀行發揮 引導作用 ,讓農業銀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 ,這樣才能各司其職,確保各 自有效運行并更好 的為農村金融服務 。
(二)農村合作金融系資金問題解 決——合并農村信用社與郵政儲蓄
美 國農村合作 金融體 系是 由美 國政府 主導 設立農貸專業銀 行及其基層機構從 而組 成信 貸系統 。最初的農村金融合作 組織都是在政府領導并 出資支持建立起來 的 ,隨著國家資金 的逐步退 出,現在 的農村 合作金 融 已成為 由農場 主所 擁有 的合 作金融 機構 。可見其最初解決資金 的辦法是先 由政府 出資 ,最終 到股權私有多元化。這樣 ,一方面保證 了資金來源的持續性 ,另一 方面 ,也形成 了有效 的激勵 機制 。
對應 的我國農村合作金融 機構問題是:我國農村信用社自身 由于產權不明晰 、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歷史包袱重 、資產質量差 、服務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約 ,對農村 的金融服務缺乏動力 ,發揮不出應有作用 。而農村金融的另外一支力量郵政儲 蓄 ,在農村雖有很在存款上 的競爭力 ,但它沒有貸款功能 ,吸收農村資金并 沒有用 于農業方面 ,而是走 了別的上存 渠道 ,只存不貸 ,更 加劇了農村資金 的外流 。兩者一個資本來源不足 ,一個缺 乏有效 的發放渠道 ,把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 ,形成互補效應 ,一 方面 ,可 以將 郵政儲蓄從農 村吸收的資金 留在農村 ,切斷農村資金通過 郵政儲 蓄外流的渠道 ;另一方 面 ,又緩解 了信用社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 。信用社資本充足率的提高 ,將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和競爭 能力 ,克服其 以往 由于資產原 因而難以有效服務農村金融 的問題 。
(三)農業保 險的準公共品屬性
早期美 國農業保險是 由私營保 險公 司提供 的 ,但 由于農業保險 的風險巨大 ,其 經營的農作物保險均 以失敗而告終 。為 了幫助農 民對付 農業生產面臨的風險,美 國政 府積極參與 了農作物保險計劃 。現行的美 國農業保 險完 全 由商業 保險公 司經 營和代理 ,當然商業保險公 司經營時 ,會 受到政 府提供 的經營管理費和保險費補貼等有力支持。可見對 于農業保險的準公共 品屬性來講 ,政府的參與與主導 是必不可少的 。
由于我 國農業“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和長期以來對農村金融發展 的抑制,導致農村缺 乏應有 的風 險保 障體制 ,保險公司不 敢涉足農業市場 。但是農業保險不可能完全按照純商業化模式運作 ,農業保 險服務具有準公共 品屬性 。我 國應把政府主導下的 、政府與商業保 險公 司“混合經營”的模式作為我國農業保險的主導形式 ,建立政府主導下的政策性農 業保 險制度 ,在政府引導下引進保 險公 司對農業 市場 的參與 。
三、貸款組 織化的孟加拉國經驗借鑒與中國現狀分析
由于農村多數貸款是小額貸款 ,存在著信息不對稱 和交易成本高 的問題 。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認為借款人的組織化對解決此項 問題有重要作用 ,孟加拉在這方 面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孟加拉 國鄉村 銀行 因經 營小額扶貧貸 款而成功獲得 2006年 度諾貝爾和平獎 。自孟加拉 國鄉村銀行 于 1974年創立以來 ,小額信貸受到了當地窮人的熱烈歡迎 ,近60%的借款人 和他們的家庭 己經脫離 了貧窮線 。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模式 是一種非政府組織從事小額信貸 的模式。孟加拉 國鄉村銀行 以小組為基礎的農 戶組織要求 同一社區 內社會 經濟地位 相近的貧 困人 口在 自愿 的基礎上組成貸款小組 ,相互 幫助選擇項 目,相互監督項 目實施 ,相互承擔還貸責任 。銀行根據 借款人的需求發放無抵押的 、短期的小額信 貸 ,但要 求農 戶每 星期分期還款 。孟加拉 國鄉村銀行 在放貸的同時要求客戶開設儲蓄賬戶,存款金額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須購買孟加拉 國鄉村銀行的股份,從 而成為銀行 的股東 。這個模式確保 了小額貸款 的高還款率被迅速推廣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許多發展 中國家 ,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扶 貧方式 。對于我 國的實際情況而言 ,與孟加拉存在以下不 同之處 。
(一)經 營小額扶貧貸款業務 的專門機構
中國沒有像 孟加 拉 國鄉村銀 行那 樣 的金融 機構 專門經 營小額扶貧貸款業務 ,而現有 的金融機構不 愿經營這種業務 。因為農 村小 額扶貧貸款風 險大規 模小 、質量差 、成本高 、收益低 ,銀行成本與收益不匹配。孟加拉經 營小額貸款 的機構都是在政府扶持下發展起來 的,在經營 中都給予一定 的補貼 。中國缺乏這樣 的機構 ,導致貸款人的缺位。要想實現借款人組織化,先得建立類似 的機構 ,同時 ,起初政府對其應該給予必要的支持 ,再經 營中逐步實現股權結構的多元化發展。最終 ,讓借款人參與進來成為其股東 ,形 成 一 系列 的約 束 激 勵 機 制 。
(二)貸款對象
孟加拉 國鄉村銀行要求農民以小組為基礎 ,形成同一社 區 內社 會經濟地位相 近的貧 困人 口在 自愿的基礎上組成 的貸款小組 ,從而形成 “利益 均沾 、風險共擔”的機制 。中國沒有 以農 村社 區為單位把貧 困農 民組織起來形成貸款小組 。這樣就無法解決 因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而引起 的監督信息 費用太 高的問題 。我們 可借 鑒孟加拉 國的經驗 ,對 于我 國以鄉村為單位的行政劃分進行有效組織 ,構成類似的貸款小組。由于同一 鄉村 內部彼此更加 了解 ,并能很好 的互相監 督 ,這樣就減少 了信息 的不對稱及道德風險問題 。
(三)選擇項目
孟 加拉國的農 民貸款,組相互 幫助選擇項 目相互監督項 目實施 ,相互承擔還貸責任 。貸款d-,組的成員如果想獲得貸款,必須先選好項 目;如果 沒有 項目,則 申請 不到貸款 。中國的小額扶 貧貸 款一般都 不要求農 民先有項 目。在這種情 況下,貧困農 民在得 到貸款后很可能會用 于非生產方面 ,如看病 、為小孩交學費或家庭其 他支出等 ,這樣還貸就沒有保障 ,難 以保障專款專用 。可見 ,貸款 的 目的并不 只是簡單選擇對象發放款項 就行,而應該在貸款之前 ,就考慮貸款質量的問題 。讓貸款成為獲取利潤 的資本 ,而不是救濟款只能解一 時之急。
(四 )貸 款抵押
中國的額 扶貧貸款 一般 都要 求農 民有抵 押品 ,但 貧困農 民連維持 生計都 比較 困難 ,沒有財產給銀行抵押 ,他們 自然難 以獲得小額扶貧貸款 。孟 加拉國鄉村銀行根據借款人 的需求發放無抵押 的 、短期的小額信貸 ,但要求農 戶每星期 分期還款 。在放貸 的同時要求客戶開設儲 蓄賬戶 ,存款金額達 到一定程度 的時候必須購買孟加拉 國鄉村銀行 的股份 ,從 而成為銀行的股東 。確保 貸款人 與借款人利益一致 ,促進還款積極性 。所 以 ,應該把重點放到還款上而不是貸款上,確保貸款的 良性循環是關鍵 ,單一的抵押只能壓縮貸款 ,幫助不 了切實需要貸款的農 民。
綜上所述 ,一方面,我國應把重點放在農 村金融機 構的建設 上來 ,通過金融機構這個 中介來支持農村 的發展 。國家直接參 與并不利 于從 根本上解決農村金融 問題 ,只是一時的扶助。只有機構 自身能夠保持 良好運行之后 ,才能和農村發展形成互動作用,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 ,應嘗試貸款組織化 ,支持協助建立相關機構 ,并把重點放到引導貸款應用于好的項目,變為能夠盈利 的資本,這樣才有助于貸款 的健康運轉與歸還 ,也 確保 了貸款組織化 的持續性經營。
參考文獻:
[1]朱文,王芳.《農村金融理論的政策主張評述及對我國的指導作用》.《鄉鎮經濟》,2005,(10)。
[2]肖雪.《農村金融發展模式研究綜述》.《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O1)。
[3]姚耀軍.《農村金融理論的演變及其在我國的實踐》.《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05)。
[4]康菲菲,王芳.《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啟示》[J].《西南金融》,2007,(02)。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