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8 14:45 來源:劉玉峰
【摘要】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金融業不斷發展,對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需要重視的是,我國的金融業長期是國有經營,行政干預過多,法律法規不健全,金融風險更具特殊性和隱蔽性。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如何有效防范金融危機,促使我國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成為首要問題。
【關鍵詞】金融風險;規避措施
【Abstract】Reformation opens 20 having arrived at the important effect starting from when our country finance job further developing, continues for, develops speedy, healthy to pushing forward economy for many years. But need being taking seriously, the finance job of our country long range is state-owned manag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is more than the correct or required number, laws and statutes is faulty, financial risks has more particularity and conceal. Especially how to having an effect to keep watch financial crisis, urging our country finance job health to stabilize developing becoming the first problem under the whol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circumstances.
【Key words】Financial risks; Evade measure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穩定是社會經濟穩定的重要基石。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和各金融機構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金融風險的種類越來越多,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復雜,成為影響最大的越來越集中的社會風險,是急待解決的重大經濟問題之一。為此,我們應在吸取國內外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揮我國自身的優勢,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保證國民經濟能夠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1 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意識,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和社會信用制度
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意識的淡薄,銀行為了追求利潤,不惜降低放貸標準,這一點我國金融機構應引以為戒。金融機構要加強內部員工金融倫理道德教育,加強普通公民的金融風險意識教育,使其認識到金融風險會對自身及社會帶來的巨大破壞,從而有意識地避免風險,做一個穩健的參與人和投資人。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規體系,盡快制定金融法律的實施細則,逐步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金融法制環境,依法實施對金融機構的設立審批和市場退出管理。同時,應積極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等級制度,通過社會信用機構建立起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檔案,對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缺失行為進行記錄,從而對其獲得資金產生一定的限制,對企業和個人形成軟約束。[1]
2 加強監管
市場不是萬能的,監管極必要且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次美國次貸危機中,美國金融體系中的多個環節都存在著監管缺失,這對我國來說是重要警示。應擴大監管范圍,完善監管體系;通過央行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企業的定期溝通聯系制度,加強三大監管機構之間協調監管能力、信息交流共享能力和共同行動能力;構建一個為各監管機構共用的金融信息平臺,實現風險監測的電子化、規范化、程序化,從而強化聯合監管體系、修復以往存在著的不能很好處理大量信息的缺陷。同時,我國金融監管的政策措施必須具有現實可行性,盡快地對這些屬于“過多、過死”的政策法規作調整,否則金融監管的嚴肅性就會遭到破壞,違法違規就會成為正常現象。[2]
3 建立完善我國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建立銀行風險預警系統,適時掌握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積累程度,預測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為防止或化解金融風險提供科學依據。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體的內部風險監管制度、授權授信制度、信貸風險與金融交易風險制度,采用定量的方法定期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等級進行測評,并按照風險等級進行經濟決策和業務管理。
4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
加快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規范發展我國股票市場,要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改善上市公司整體結構,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約束機制,嚴格信息披露制度。同時,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尤其是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要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完善債券管理體制、市場化發行機制和發債主體的自我約束機制,加快形成集中監管、互通互聯的債券市場。通過債券市場的發展,增加企業直接融資比重,相應減少企業對銀行資金的間接融資需求,從而分散銀行信貸風險,弱化銀行體系的金融脆弱性。此外,還應大力發展各種票據市場、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改變我國金融風險相對集中于銀行體系的現象。[3]
5 推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控制化解不良資產,強化信貸管理控制
強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調整銀行資產結構。適當增加高流動性資產,大力發展商業票據業務,通過貼現再貼現等來增強銀行資金鐵流動性,促使資產負債期限結構趨于對稱。
另一方面更要積極采取措施化解不良資產,增強商業銀行自求資金平衡的能力。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不良資產的善后補救工作,對以前擔保手續不夠規范的要及時進行規范。其次,加大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積極探索多元化、市場化、批量化處置不良貸款的新渠道,加快不良貸款的處理進程。
強化信貸管理機制。應改革信貸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貸款有效投放的機制,實行貸款審貸部門分離,按照“集中有度,審批及時”的原則,在明確信貸風險責任的前提下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要提高信貸準人條件,加大貸款營銷力度,將信貸資金投向信譽好、效益高、有市場的企業。[4]要進一步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不但要繼續加大對違規貸款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力度,而且要逐步擴大責任追究范圍。
6 規范政府行為
政府應準確定位、有所作為,減少對金融市場的不當干預,制定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完善金融機構的退出制度;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效率;要完善中介機構職責,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7 繼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建立符合現代產權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加快轉變經營機制,健全有效的制衡機制,建立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強化基礎管理、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尤其是國有銀行的改革應按照現代產權理論的要求引入現代商業銀行的治理機制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將利潤約束目標變為其經營的首要目標。按照“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把國有獨資銀行改造成治理結構完善、運行機制健全、經營目標明確、財務狀況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
8 循序漸進地進行資本項目開放
資本項目開放會促進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入,彌補儲蓄缺口,進而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但亞洲金融危機證明,國內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和完善的治理結構,否則很可能會引起國內的金融危機。我國將逐步放松外匯管制,并最終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性。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只有當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穩定并適應國際變化之時,當中央銀行調控能力成熟之際,才有條件實施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完全自由兌換。
參考文獻
[1]毛遠信. 《探討我國金融風險的規避與化解》[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4): 32~32
[2]胡茂才.《WTO 背景下我國金融風險問題探討》[J].財政金融2008(6): 45~45
[3]安強身,柳興國. 《金融自由化趨勢下的中國金融脆弱性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6(3)
[4]王玉華.《加強我國金融安全的對策思路》[J].濟南金融2007(3): 65~65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