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6 15:24 來源:朱兆玲
摘要:進入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增長短期內將明顯走低,世界經濟也會有一定反應。影響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因素比較復雜,綜合三大需求的變化,在消費趨穩、投資有可能趨升、出口趨降的情況下,總需求增幅可能變化不大。調控的要點宜協調好投資與出口需求的消長變化,注意保持總需求增長的穩定。政策的基點宜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可以視問題的發展,擇機出臺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宜著眼于經濟長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在消費結構升級、穩定農業生產和食品供給、資源價格改革、資本市場建設、投資調控方式完善等方面出臺一些具有長遠意義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中國經濟,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經濟走勢。
一、當前經濟形勢的主要問題
(一)世界經濟走勢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繼續向縱深發展,受其拖累,美國經濟增長短期內將明顯走低,世界經濟也會有一定反應。受多方面的經濟刺激政策和新興市場國家高增長的支撐,世界經濟將呈現相當的靈活性和彈性,出現全球性持續蕭條的可能性依然很小。第一,美國采取了降低利率、減稅、穩定房地產市場等一系列應對措施,有望減少房地產市場的振蕩,推動美國經濟逐步恢復。第二,受美元持續貶值的拉動,美國對歐盟、日本、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出口出現快速增長態勢;國內消費者信心回升,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07年12月份的75.5上升到78.4;就業整體保持平穩,單位小時勞動工資還有小幅增長,這些情況為經濟恢復提供了支撐。第三,流動性緊縮主要由市場信心引起,而不是貨幣供給不足,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美國貨幣供給增長率為6.6%。只要房貸市場的信用危機不再大規模向其他領域擴散,隨著美、歐、日等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松動,流動性緊縮狀況有望得到較快改善。第四,新興市場國家的高速增長成為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最重要因素。
綜合判斷,美國經濟增長短期內(2-3個季度)仍將處于較低水平;世界經濟也將有明顯反應。但在刺激經濟政策作用和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增長支撐下,世界經濟發生持續回落的可能很小。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外貿出口和資本市場方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尚需進一步觀察。
(二)雨雪冰凍和地震災害及災后恢復對經濟走勢的影響分析
雨雪冰凍和地震災害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1、對部分地區和部分月份的價格水平會產生一定影響,但不會對全年價格總水平產生明顯影響。預計會對一季度甚至上半年部分地區的市場價格上漲產生較大壓力,對全國價格總指數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雨雪冰凍、春節和價格翹尾等因素綜合影響下,2008年1、2月份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可能超過7%,扣除其中的價格翹尾因素(1、2月份分別為5.8和4.7個百分點),雨雪冰凍、春節因素等帶來的新漲價因素為1-2個百分點。由于這些因素導致的價格上漲集中在局部區域和全年的少數月份,因此估計對全年價格走勢不會產生全局性影響。
2、對經濟增長水平既有降低也有推高的作用,重點需防范以災后重建名義鋪攤子、上項目的問題。此次災害對中西部地區部分省份的農業、林業、電網、工業等造成一定影響。如果不考慮災后恢復的作用,僅從農業成災面積和其他行業直接損失對產值的直接、間接影響分析計算,對全年GDP增長率的影響為0.59個百分點。如果考慮災后恢復的作用,例如農業方面通過補種等措施擴大種植面積,工業方面通過提高開工率水平補回產值損失等,則災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明顯減小。綜合這些分析,考慮到我國經濟總量的規模,估計此次災害對2008年經濟增長水平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災后重建。如果僅考慮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在此次災害中受到的直接損失,并以此作為恢復重建的投資額,就可以拉動經濟增長率提高0.28個百分點。需要注意的是,災后需要重建的不僅僅是上述兩個部門,因此,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也不僅是以上計算的程度。考慮到2008年是各地新一屆政府班子開始工作的第一年,面對諸多加快發展的有利因素,很容易借災后重建的名義,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據有關部門的信息,在災后重建項目申報中,不少地方顯示出大思路、大手筆,要打造某某中心、某某基地等,都是大項目。這一苗頭一旦蔓延起來,很可能引起行政主導的投資反彈,需要高度重視。
(三)價格漲幅將出現前高后低的變化趨勢
2008年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仍然較多,既有國內外成本推動,也有統計指標包含的翹尾因素,還有因大面積雨雪冰凍與春節旺銷而導致的季節性價格上漲,特別是全球性氣候異常導致國內后續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增大。從穩定價格的有利條件看,伴隨改革逐步深入和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我國物質基礎和企業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逐步顯現,投資、出口等需求增長趨穩,房市和股市交互推動、持續升溫的態勢有所遏制,部分農產品短缺下半年可望明顯緩解。隨著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的逐步減弱,預計價格漲幅將出現前高后低的變化趨勢。
1、豬肉、鮮蛋、食用植物油等部分食品供給短缺在2008年會發生轉折性變化,對價格上漲的影響將明顯減弱。從這些農產品生產的周期特點看,價格上漲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刺激作用,預計在2008年年中左右將集中顯現,供給會明顯增加,其價格水平也將出現明顯回落。
2、國內外成本推動因素對消費價格上漲會有一定影響,但總體看影響不大。隨著國內油料作物生產的增加,預計對進口的依賴程度會有所降低。此外,價格監管措施也會發揮穩定作用。因此,即使大豆、豆油等產品進口價格提高,預計影響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的幅度會小于2007年。就農產品而言,由于其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潛力不大,而需求剛性較強,因此,要素成本增加會在長期內持續推動農產品價格呈現攀升趨勢。但從農產品生產周期性變化看,2008年年中一些短缺農產品供給數量會明顯增加,在供求關系明顯改善的情況下,預計成本上升因素通過價格上漲釋放的空間將明顯減小。就工業品等非食品類產品而言,由于其需求彈性較大,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潛力較大,且近幾年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上下游企業的成本消化能力較強,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有利于遏制工業品提價沖動。
3、總供求關系趨向好轉,對價格上漲的壓力將減小。從供給方面看,隨著新一輪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改革不斷深化,我國的物質技術基礎進一步增強,糧食連續4年豐收,基礎行業供給緊張情況逐步緩解,總供給增長潛力擴大,這是繼續保持較高經濟增長和較低價格的基本條件。預計2008年社會供求總量和結構的平衡狀況將趨于改善,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將趨于回落。根據我們對投資和生產資料價格周期性波動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2007年下半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是2006年上半年投資增幅提高的滯后表現,由于2006年下半年投資即開始趨穩,因此從投資增幅回調趨勢的滯后帶動效應看,2008年下半年生產資料價格漲幅有可能隨之回落。
4、正確估計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影響。當前國際資源性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國內價格漲幅明顯提高,因此,推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需要相當審慎,以防加大漲價壓力。同時也要看到,在國內外資源性產品價格倒掛的格局下,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很難正確發揮,不僅難以刺激成品油等資源性產品的供給增加,而且會促使本已不足的成品油等資源性產品輸往國外,加劇供求緊張矛盾。資源性產品價格的低估,也非常不利于促進社會各方面努力節約利用資源。在供求平衡,競爭趨于激烈的環境中,資源性產品價格調整引起的成本增加,通常會迫使企業設法加強管理、降低消耗、創新技術等,進而有利于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因此,適時平穩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是不能回避的。
(四)高度重視股市、房市波動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進入2008年以來,隨著調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股市、房市交互推動、持續升溫的態勢開始改變,這是十分積極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股市、房市交互推動,持續向下波動的可能,警惕其對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的影響。住房和汽車是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其中住房的作用更加重要。近年來購房需求快速擴大與房價加快上漲相互推動,使城市建設和房地產投資不斷升溫,是推動經濟增長高溫趨熱的重要因素。如果房市出現相反的變化,則也是引起經濟增長向下調整重要因素。2008年以來,住房交易量在明顯縮小,在信貸受到較嚴格控制,企業上市籌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近期一些房地產企業資金周轉明顯緊張,降價售房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市場房價下降,將改變預期,引起持幣待購的現象。購房需求可能進一步減少,與房價下降相互推動,導致房價進一步下降、需求進一步縮小。房地產開發和城市建設速度將逐步減緩,對經濟增長將形成越來越明顯的抑制作用。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需要較長時間,因此,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預計經濟增長將出現較長時間的回調。
總結以上分析,當前房市股市的變化,潛伏著導致經濟增長下降的因素,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的波動出發,對這種可能性要高度重視。
二、近期經濟走勢分析
當前影響經濟運行的因素比較復雜,綜合這些因素的影響,把握未來經濟走勢,還是要從三大需求的變化著手。
(一)消費結構升級步伐有可能減緩,消費需求增幅有可能趨穩
近期市場購房需求增長可能放慢;受成品油價格提高,用車費用增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發展,購車需求也可能增長放慢;受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非必需品的消費支出增幅可能放慢。綜合這些情況,未來一段時間消費可能由持續趨旺轉為趨穩。當然,在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和消費領域擴大、消費預期改善的大背景下,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持續擴大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但近期變化對經濟增長會有一定影響。
(二)投資增長存在不確定因素
當前既有刺激投資增長的因素,主要與地方新一屆政府開始工作以及災后重建等相聯系;也有抑制投資增長的因素,主要與房市股市變化和城市建設規模、速度等相聯系。此外,資源環境工作以及對新開工項目的管理,對投資也會形成一定的約束。需要注意到,在存在資金流動性過剩、勞動力就業壓力巨大以及加快發展的條件較好的大背景下,投資增長潛力始終很大。房地產和城市建設的變化,預計不會對近期投資增長形成明顯影響。所以,重點需要警惕新的投資反彈。
(三)出口增長可能平穩回落
受外部因素影響,考慮到國內控制不合理出口增長的稅收等有關措施,以及人民幣升值加快的影響,預計出口增長將逐步減慢,但在一系列支持出口增長的中長期因素作用下,預計總體仍會保持較高水平。
三、對策與建議
影響當前經濟形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收縮性的,也有擴張性的,既有影響當前的,也有關系中長期經濟發展的。針對這些問題,政策的基點宜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可以視問題的發展,擇機出臺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宜著眼于經濟長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在消費結構升級、穩定農業生產和食品供給、資源價格改革、資本市場建設、投資調控方式完善等方面出臺一些具有長遠意義的政策措施。
(一)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發揮好財政政策支持薄弱環節、促進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宜以結構優化為中心,根據恢復重建項目的環保、資源利用、技術水平、安全等方面情況,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合理選擇項目,重點推進重建基礎上的優化升級。要繼續控制信貸資金的過快增長,但應該盡可能少用額度控制辦法,主要依靠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措施實現貨幣政策目標。針對美元利率不斷下調和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較大等情況,利率調整宜更加謹慎。
(二)繼續控制不合理出口增長,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當前對外貿易條件的變化,對外貿企業既是嚴峻考驗,也是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機遇。宜加強這些方面的政策研究,通過改革相關的體制機制,完善相關政策,繼續適度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抑制不合理出口增長,鼓勵資源性產品、關鍵適用技術設備進口,同時采取綜合措施推動與外貿相關的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外貿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益。
(三)積極引導住房、汽車方面的合理消費
在提高收入、改善消費環境、改善消費預期、注意按照資源環境方面的要求,引導節能省地環保型的住房、汽車消費,當前最重要的是研究房價變化對預期和需求的影響,促進形成穩定房價和購房需求的市場環境。為此,一方面應繼續落實近年來抑制不合理購房需求的各項政策措施,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另一方面,應密切監測,深入分析房價和預期之間的關系,以及預期與需求變化之間的關系,積極采取穩定預期的措施。例如可以考慮從信貸資金方面對房地產企業符合要求的開發建設活動予以必要的支持,適度降低其對售房款的依賴,提高房價的穩定性。
(四)找準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增強政策措施的針對性
引起當前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農產品供給不足,同時,也要高度警惕非食用農產品需求過快擴大,以及總需求加快增長的苗頭。穩定價格的重點應該放在增加短缺產品供給方面,同時注意控制非食用性農產品需求增長。
在我國發展市場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的背景下,應當密切關注價格上漲的客觀壓力。成本推動型、需求拉動型、國際輸入型和體制轉軌型因素,都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需要審時度勢,深化改革,綜合運用財政、貨幣信貸政策和相關的公共規制政策,針對不同類型的通脹因素加以治理。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總需求管理的各項措施,主要目標宜集中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方面。考慮到當前世界經濟的諸多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延伸影響,我國在貨幣政策、總需求調控政策方面,宜留出一定的靈活空間,以利于適時適度加以調整。
(五)注意防止食品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出現較大波動
當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包括兩類因素,一是由于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推動的趨勢性攀升;二是部分農產品生產的周期性波動。為穩定農產品生產和價格,要把完善短期政策與長效機制建設結合起來。一方面,在刺激農產品生產擴大的各種因素比較集中的時期,應注意其對當期和下期的不同效果。注意監控食品價格上漲幅度,把握好各項支持政策的力度,努力減小當期供給與下期供給之間的波動。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農業扶持政策體系,促進工農產品比價關系平穩調整,包括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農產品流通方式,健全疫情疫病防控體系等。我國人均農業資源有限,特別在國際能源與農產品價格開始建立聯系的形勢下,提高農產品市場效益,更要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糧食和與吃飯相關的其他農產品,應該主要立足國內平衡。由此出現的效益損失,宜通過農業扶持政策予以補償。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