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0 10:10 來源:金融時報
對于A股持續走強是否是經濟復蘇的信號,很多人一直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是本末倒置。然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驚人呼應,卻在證明一切。
自上證指數于2008年10月28日見底1664點至今,大盤走勢一浪高過一浪,其勢之強超乎預期。與此同時,經濟形勢也確實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好轉跡象。比如,作為GDP數據變化先行指標的發電量,今年2月份同比正增長5.9%,為五個月來的首次正增長;3月前20天的發電量已經相當于去年整個3月份的發電量,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約1%,再次顯示出發電量有回暖跡象。與此同時,2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進口跌幅有所收窄,工業生產增加值、企業用電量環比上升,固定資產投資超出預期;采購經理人指數也在連續兩月攀升后直逼牛熊分界點;銀行信貸連續兩月井噴。
如果A股確實具有經濟晴雨表的預示功能的話,那么按照股市通常超前于經濟三到六個月見底的規律,中國經濟有可能已經探明或者最遲于4月底前見底。關于這一點,非常巧合的是,不少經濟學家已經給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經濟學家厲以寧日前表示,國家4萬億元投資在春節后逐漸顯效,本輪經濟下滑有望在今年一季度走出谷底;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最近也表示,在刺激措施提振下,已有跡象顯示一些行業正在復蘇,相信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甚至認為,中國經濟很可能在3月份已出現強勁回升。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或相信中國經濟已經見底的結論。佐證的理由很多,比如全球金融危機仍在蔓延,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美國金融體系何時恢復正常的信貸功能仍需觀察,美國經濟復蘇依然艱難等等。不過,大家對另外一個結論似乎表現出更多共識,這就是:中國經濟一定會先于美國走出谷底,率先復蘇。比如,李嘉誠認為,美國復蘇不會太遲,而內地將會是全球經濟體系中最快復蘇的地方;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更是堅定地表示,雖然中國經濟遭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但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年,積累了強大的綜合國力,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仍然處于上升通道,他堅信中國經濟一定會先于美國走出谷底,率先復蘇。
還是回到股市上來。如果“中國經濟一定會先于美國走出谷底”,那么中美兩國股市該有怎樣的表現和呼應呢?顯然,如果A股對“中國經濟將在2008年10月28日后的三到六個月時間里見底”的提前預示是準確的話,那么,中美股市間超前的差異表現應該同樣能佐證“中國經濟一定會先于美國走出谷底”的結論。驚人巧合的是,A股去年10月底率先見底,至今年3月27日,最大漲幅已逾四成;而美國道指則于今年3月初明顯見底,迄今已大幅反彈逾兩成,A股確實超前于美國股市4個多月率先觸底。
至少到目前為止,A股在反映經濟復蘇方面的信號意義無任何偏差,晴雨表功能充分顯現。雖然有人將A股持續走強,歸功于全球貨幣政策的普遍寬松以及由此而來的流動性充裕,然而,人們似乎忽視了這樣一個基本道理:流動性短缺,經濟蕭條將更為嚴重,而恰恰是貨幣政策的寬松,扭轉了硬著陸的全球經濟頹勢,推動了經濟的復蘇步伐,改變了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和投資者的預期。因此,股市持續走強,與其說是充裕流動性的支撐,不如說是實體經濟在信貸支持下的悄然改善,而正是這種改善,不斷提升著投資者的信心。
A股持續走強得到實體經濟復蘇的支撐,有助于我們對市場趨勢作出新的判斷:如果我國經濟已經觸底,那么,上證指數1664點將是本輪調整的極限低點。除非重新經歷新的牛市周期,否則,這個低點不可能被再次擊穿。在這一點上,人們對大盤能否再創新低的憂慮主要不是來自實體經濟,更可能來自大小非拋售。不過,海通證券(13.26,0.05,0.38%)和招商銀行(16.00,0.07,0.44%)巨量解禁股全流通后的走勢告訴人們,除非迫于資金鏈緊張的壓力,否則,在經濟形勢見底好轉的背景下,大小非拋售沖動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強烈。至于當前A股是否已經由熊轉牛,這依然要取決于經濟基本面復蘇的速度和程度。歷史上,1992年和1993年上證指數兩次逾70%的大跌,其后都出現過猛烈的反彈。如果A股要演繹歷史走勢,需要中國經濟呈現V型反轉。只是,與當年形勢不同的是,目前國內經濟走勢并不完全取決于中國自己,全球性金融危機決定了相互間的影響錯綜復雜。因此,經濟形勢出現V型反轉可能很小,但波浪式上升似乎正漸成共識,這可能也正是A股今后一段時間內的主要運行趨勢和方式。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