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2 09:32 來源:李芳瑋 李飛 陰奇力
【摘要】本文首先運用金融成長的理論詳細分析了資源型城市金融成長的現狀及特征,并提出了資源型城市金融成長的對策建議,對資源型城市轉型及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金融成長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utilized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maturity to analysis resources ci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financial maturity, and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 suggested of finance maturity of the resources city, adjusted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to resources city reforming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Resources City Economic Transition Financial Maturity
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我國,資源型城市現有的經濟結構、城市的政策體系大部分是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產物,要順利完成城市的經濟轉型不僅要清理這些歷史問題,還要完成大規模的勞動力轉移及安置工程,同時還要實現城市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完成這些任務需要花費巨大的資金和承擔具大的風險。貨幣與金融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越發達,越需要貨幣與金融的中介作用,就越需要金融的“成長”。金融成為城市與區域經濟運行的樞紐與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成為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金融支持對于經濟轉型城市的市場化改革具有更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成長(Financial Maturity)及其與經濟轉型的關系
金融成長(Financial Maturity)是對金融增長和金融發展概念的一種綜合,成長本身應當包含增長與發展兩層涵義[1]。在現代金融理論中主要使用“金融發展”(Finance Growth)和“金融增長”(Finance Development)這兩個詞來論述金融成長,在許多論著中這兩個詞是混同使用的,這不僅造成兩個概念劃分上的困擾,而且也模糊了金融增長與金融發展在本質上的區別關于“金融成長”的分析。金融成長不僅包含金融市場的完善與金融結構的變化,還包括金融結構的空間差異、部門差異、金融制度的變革、金融觀念的轉變、金融努力程度高低及金融文化的形成等。
經濟增長是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目標之一,也是實現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經濟增長的要素有勞動、資本、金融、技術、土地、制度等。在這些要素中,金融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①金融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運用信貸和利率杠桿等經濟手段,調控貸款投向,對資源型城市急需發展的產業和效益好的企業可實施積極信貸支持;相反,則要加以限制。這樣就可以實現區域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調整產業結構;②籌集轉型資金,由于長期歷史原因,資源型城市大都基礎薄弱,而沒有足夠、持續的資本供給,既不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也不能促使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然而一個地區的資本形成能力又受到本地區儲蓄水平的制約,但金融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融資方式能將區域內、外企業和居民的盈余資金通過儲蓄間接轉化為投資或直接轉化為投資,形成資本,從而對區域經濟增長起著第一推動力的作用,這也是金融的基本功能[2];③帶動其它要素的流動,金融在經濟運行中是聯系其它部門的紐帶,它通過資金這種特殊資源的流動,起著引導和配置其它資源在區域內和區域間的流動的作用,從而獲得本地區稀缺的資源。
二、資源型城市的金融成長現狀及特征
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資源型城市的金融事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存貸款量成倍增長,金融活動滲透到經濟轉型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同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目前資源型城市的金融業仍處于滯后狀態,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轉型的需要[3]。
第一,經濟轉型中的資金需求不能夠從金融業完全得到滿足。當前影響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資金短缺,這已成為制約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的“瓶頸”。由于受信貸額度、上級行貸款側重點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效益好的項目不能及時地獲得足夠數量的資金;很多老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往往由于資金短缺而難以正常地進行;一些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新項目,有時由于資金的限制不能及時地上馬。
第二,金融資源嚴重不足。金融資源,從廣義上講既包括資金,也包括金融機構、金融中介組織、金融人才及技術、設備物資等內容。資源型城市金融資源的缺乏,缺的不僅僅是資金,還表現在金融人才、金融機構、技術條件等方面的匱乏。由于資源型城市大部分處于偏遠山區或欠發達地區,交通及信息的落后、艱苦的生活環境、惡劣的工作條件及較低的工資福利待遇,難以對人才、企業及技術形成吸引力。
第三,體制問題突出。由于資源型城市大都是由資源而興起,先有企業后有政府,礦業城市企業在行使城市功能的同時也管理著城市,形成一種特殊的政企合一體制,政府職能與企業利益混為一體,政府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是,企業如何能在銀行拿到資金,能在外地找來資金,而不是如何周轉資金,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第四,區域信用環境惡化。在經濟轉型時期,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從地方保護主義和局部利益出發,借產權改革之機千方百計逃廢銀行債務,致使銀行不良資產大幅擴張。這種行為如不及時加以遏制和糾正,不但會形成社會誠信的危機,并進一步加劇銀行資產惡化的趨勢。
第五,金融市場發展緩慢,直接融資渠道較少。由于過去計劃經濟的原因,資源型城市的主要職能是資源的開采,從而導致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不足,沒有形成完整的以地方社會經濟為主體的城市功能圈,城市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規模都較小,交易數量有限,企業通過地方金融市場進行直接融資較為困難。
三、資源型城市金融成長的對策建議
第一,加強資源型城市金融市場發展,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的內生金融成長。金融成長的實質就是經濟中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成長的真正原動力來自微觀經濟主體對金融活動積極而富有理性的參與,金融內生成長的基本要素和必要前提是企業部門和個人部門的自主融資行為。由此,培育微觀經濟主體成為加強資源型城市“造血”功能、促進資源型城市金融成長的必要環節。資源型城市市場機制的缺乏與市場力量的薄弱將轉變成以信貸市場扶持合格的經濟主體,使之成為西部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西部地區的銀行要加大對西部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支持非公企業的發展,鼓勵個人申請消費信貸及創業信貸,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
第二,設立“專項改造貸款”支持資源型城市調整改造。建議集中一塊資金,設立資源型城市改造專項貸款,并分設資源型城市技術改造專項貸款,發展接續產業專項貸款,資源型城市高新產業專項貸款等若干明細子項,并由央行各分支機構信貸部門負責,統借統還、?顚S、封閉運行。
第三,綜合運用調控工具,調整產業布局與結構。金融機構要從宏觀上把握資源型城市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合理性,綜合運用貼現、貸款、利率等調控工具,傳導政策意圖。對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優惠利率政策,并按產業扶持程度不同,實行不同的浮動利率或差別利率,并在貸款和貼現上予以重點傾斜。諸如產業關聯度大且有利于延長產業鏈的煤轉電、煤轉焦、煤轉油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有利于優化生態環境,可提高持續發展力的廢物轉化利用項目;有利于引進資金和技術,促進結構調整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等。從而糾正和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第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安全穩健運行是實施金融支持振興東北戰略的基點。金融部門在積極支持資源型城市振興的同時,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這就要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保持金融業穩健運行,金融機構要強化內控制度建設,防范金融機構內部風險。同時須規范政府行為,強化制度約束;規范企業行為,完善信用制度,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銀企合作關系。
第五,實施向資源型城市傾斜的金融優惠政策。市場壁壘和地理屏障常常會使市場失靈,僅靠市場機制的作用難以達到縮小資源型城市和發達地區經濟差距的目的。適度傾斜的金融政策是彌補“市場失靈”進而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與重要途徑。因此,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應輔之以適當向資源型城市傾斜的金融優惠政策,從而為資源型城市經濟、金融的發展奠定政策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杰.中國金融成長的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100~220.
[2]齊美東,閆春英.構筑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金融支持體系[J].經濟縱橫,2005,(2):34~36.
[3]曲臣,王志宏,李芳瑋.礦業城市轉型效果評價及預測[J].露天采礦技術,2006,(4).
[4]齊建珍.資源型城市轉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李芳瑋,王志宏.礦業城市轉型的人才支持系統[J].中國礦業,2005,(2).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