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志社是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主要任務是編輯出版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求是》雜志。全社在編人員237名,離退休人員115名,財務人員27名。除社本級外,還有5個下屬單位。1999年初,我社從實際出發,借鑒有關單位的做好法,在社本級和所有下屬單位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一年半來,我社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完善,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下面從試行會計委派制度的原因、內容做法、取得的初步成效及體會幾個方面作一介紹。
一、為什么要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
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作為會計管理體制的一種新模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其優勢和作用日漸突出。據了解,截止今年6月,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試點,委派的會計人員超過6萬人。但全國尚未形成一套完善規范的會計管理體制,試點也大都集中在縣級以下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集團,對于象我社這樣的中央級事業單位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全社從領導到會計人員對會計委派制度的作用達成了共識,并結合自身特點,決定在全社范圍內試行會計委派制度。這一做法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實踐提了客觀要求。這種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提出的客觀要求。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參照行政機關管理,其主要任務就是“點點鈔票,記記發票”。財務會計完全是附屬的,被動的。那種財務管理體制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其作用也顯得微乎其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目標的確立,財務管理工作地位和作用日趨重要,原有財務管理體制的固有弊端日益顯現,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客觀上要求對其進行改革和調整。即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支行規則,摸索建立新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是一種與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相符合的財務管理體制,它把社本級和下屬單位視作一個經營整體,按照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律,使資源(包括財力、物力、人力)在整體上得到最優配置。同時,使這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始終處于可調控的、監督的狀態下,這樣既可以發揮法人的自主性,又能預防可能出現的失控和“暗箱操作”。
第二、這是建立具有求是雜志社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必然要求。我社實行企業管理雖已多年,但實際上還是沿襲行政機關財務管理的模式。突出地表現為缺少成本核算的意識、開支隨意性較大;下屬單位對本社要求支持多,主動貢獻少等。原有的財務管理體制與我社的特性明顯不相適應。近年來,我們對求是雜志社的單位特性進行了研究,把它概括為:“中央黨刊,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這樣一個特性定位,要求全社各個方面的工作和管理體制都與之相適應,財務管理體制自然不能例外。也就是說,求是雜志社因其編輯出版中央機關理論刊物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財務管理工作具有某些特殊性。表現為:求是雜志社對外作為一個整體,必須有良好的整體形象,不僅要求政治上過硬,而且要求財務上過強;財務管理工作中不能只講財務,也要講政治;財務管理體制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引入市場經濟的機制,遵循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則等等。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作為財務管理體制的一種模式,較好地體現了要求。它一方面包含了求是雜志社內在的政治要求,另一方面,它從體制上確保把社及下屬單位的財務工作管住、管好、管活、 在體制的內在推動下,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具有求是雜志社特點的財務管理辦法。
第三、這是以往財務管理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我社自明確實行企業化管理以來,在財務管理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但總的來看,零打碎敲,修修補補,較少從體制上研究問題,采取措施,從而使全社財務管理環節脫節,對下屬單位財務情況若明若暗,對會計人員做假帳、虛報利潤輕信受騙,對明顯違反財經制度的事監督力度不夠等現象時有發生。全社領導及干部職工認識到了對財務工作不能再片面提倡“放水養魚”、實行“文人式的管理”,認識到了改革陳舊的財務管理體制、重塑新的財務監督機制的緊迫性,對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達成了共識。因此,這項改革得到了全社干部職工包括全體財務人員的支持。從方案醞釀、出臺,到實施、到位交接,只用了40天時間。進展非常順利,交接非常有序,并且沒有一個下屬單位為些而影響日常財務管理工作。
一、 我社會計人員委派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做法
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全社的實際情況,在借鑒外單位會計人員委派制度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制訂了《求是雜志社財務體制調整實施方案》、《求是雜志社會計委派制度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對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其要點是做到“四個明確”。
(1)明確目標模式:條塊結合,以條為主;雙重管理,以社為主;人員委派,定期輪崗;制度統一,獨立運作。最終建立條塊結合、反應靈敏、調控有效、監管有力的財務管理體制。
(2)明確定崗、定編、定員:定崗即社本級將原先的計財務升格為財務部,內設3個科室。統管全社財務工作,明確職責分工;下屬單位設立財務科室。定編即根據工作需要,確定財務部及各財務科室的編制,盡量精簡。定員即按照崗位需要與個人特長相結合的原則,對全社會計人員重新進行調整,統一安排,名單到人。
(3)明確管理方式:一是社本級以下屬單位的會計人員由社財務部統一調度,實行委派聘任。被委派的會計人員向社財務負責并定期述職和報告工作。二是被委派的所有會計人員實行定期輪崗制度,原則上每兩年輪換一次,特殊情況可提前或推遲,但任期最長不超過四年。三是社財務部對委派到下屬單位工作的會計人員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指導,對其實行嚴格管理。全社統一財務制度,統一記帳標準,統一時間要求,統一開支紀律。
(4)明確報酬待遇:被委派的會計人員編制、人事關系歸社本級管理;基本工資、各種補貼、季度和年終獎金及福利由社里統一發放;大額醫療費用及住房公積金由社里負責;其他補助和加班勞務費由所在單位發放。所需資金額度由社里向下屬單位結算。每半年一次,年度結清。
二、 試行會計委派制度的初步成效及體會
我社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一年半時間,已初步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和效果。從全社財務管理工作的實績看,這種效果主要表現在:
一是有利于樹立全社一盤棋的觀念和對社負責的責任感。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從財務管理體制上使社本級與下屬單位連成整體,有利有于全社會計人員和下屬單位負責人樹立全社一盤棋的觀念,使他們著眼于從整體而不是從局部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社里采取的一些優化資源組合的措施比較容易接受,協調關系也比較順暢。去年以來,我社對下屬單位的資產進行了適應調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一步還打算繼續作出局部調整。二是把監督與搞活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如何激發經營者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工作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一方面,會計人員委派制度并沒有改變下屬單位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法人地位,使下屬單位經營者仍具有相當的積極性和自主權。另一方面,又從財務管理體制上加強了對下屬單位經營者的監督,提高了經營活動的透明度,使他們的經營活動始終處于上級主管的掌握和調控之中。如我社下屬的紅旗出版社,原來經營管理上問題較多,財務管理上也有許多漏洞,財務人員無法對其進行監督,致使債臺高筑,官司纏身。后來,調整了紅旗出版社的領導班子,又實行了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不僅調整后的領導班子經營思想比較端正,而且財務人員因有會計委派制度的保障也能切實履行起監督職責。兩方面的原因使得紅旗出版社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改變了社會形象,經濟效益也比較好。三是增強了會計人員的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打破了會計人員一個崗位做到老的傳統。我們從優化會計人員結構出發,根據特定崗位的要求和每個人的特長不同,對全社會計人員重新排隊,選賢任能,力爭做到因人而異,人盡其才。這種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的變化,迫使會計人員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武裝自己。如被委派到我社下屬北京金沙灘廣告藝術中心的一位老會計,從事財務工作幾十年,對傳統的財務工作可謂輕車熟路。但他對廣告經營單位的財務工作不熟悉,“老革命碰上了新問題”,只得從頭學起。被委派的會計人員普遍感到,自己有了委派制這一“后臺”,腰板是硬了,但壓力的確也大了,干不好就要被崗位所淘汰。所以,危機感增強了,學習新知識的自學性也增強了。現在,會計人員在職學習的人更多了,財務部還經常舉辦財務管理方面的講座,參加者比較踴躍。
會計人員委派制度是對原有財務管理體制的一個突破,要充分發揮該體制的內在作用,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們在試點工作的實踐中體會到,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必須抓好四個環節:
一是從上到下必須統一思想,達成共識。首先社領導必須認識到會計人員委派制度是加強管理、加強監督的一項有效措施;其次下屬單位領導層也要認清推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是大勢所趨,對他們既是監督,又是保護;再次財務人員也要著重明確自身的職責,處理好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關系。只有這樣上下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二是領導要支持會計人員大膽工作。我們在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的同時,提出了財務管理要成為企業化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要成為企業化管理的基礎的目標要求,各級領導都要支持會計人員大膽開展工作。同時賦予會計人員相應的職權,包括越級向上反映問題和監督本單位領導財務開支的權力;適應提升了財務管理部門的地位和機構規格,合理解決了一部分會計人員多年來遺留的待遇報酬問題。這樣使會計人員有職有權,大膽管理,放手工作,心情舒暢。
三是必須有配套措施作保障。我們為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還著手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包括制定并頒發了《求是雜志社會計人員委派制度實施細則》、《求是雜志社經營管理暫行條例》等規章制度;建立并實施了對下屬單位經營者全程(任前、任中、離任)審計的制度;明確規定了全社基建房管項目、紙張采購、辦公用品添置、禮品定制列支標準,以便會計人員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為了與會計人員委派制度相銜接,還建立了全社會計人員季度上報報表、半年報告工作、一年委派述職的制度。求是雜志社在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一年后,按規定如期召開了會計人員委派述職會,社領導到會親自聽取了被委派會計人員的述職報告,反映良好。
四是要有必要的紀委措施作保證。我社醞釀會計人員委派制度時間較長,但方案一旦確定,時間很短,速度很快。在充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為防止出現令行不止的情況,事先制定了明確的紀律措施。規定凡因體制變動和工作需要確定調整的人員,無特殊原因不服從調動,超過10天不到崗位者,就地待崗;待崗超過3個月,仍不服從分配者,作自動離職處理。由于思想工作到家,又有明確的紀律規定,全社會計人員服從統一調整,按時到崗,無一例外,確保了全社財務體制過渡期的平穩,并為今后的會計人員輪崗打下了基礎。
我社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還處于試行和探索階段,成效和體會都是初步的。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將面臨許多問題,如一系列的配套制度需要出臺、細化;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如何適應下屬單位千差萬別的財務情況;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后,如何提高全社會計人員的素質等等,我們將在今后的財務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充實和完善會計人員委派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央黨刊、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特點,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財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便從財務管理方面確保《求是》雜志編輯、出版、發行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