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8 17:13 來源:約翰·鄧寧
編者按:約翰·鄧寧(John Dunning)教授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跨國公司和外國直接投資領域研究,出版和編輯了42部有關專題的著作,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跨國公司理論專家。現任英國瑞丁大學、美國羅杰斯大學國際商務榮譽退休教授、多所國際著名大學的名譽教授,并擔任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首席顧問。2002年,鄧寧教授在美國丹佛舉行的管理研究院年會上榮獲國際管理杰出學者稱號。2004年12月,在盧布爾雅那舉行的歐洲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年會上,他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3月17日,鄧寧教授在商務部與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投資促進論壇上發表演講,重點闡述了在全球化和發展過程中,外國直接投資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對各國外資政策提出的挑戰和機遇,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本刊特別約請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冼國明教授和葛順奇博士對鄧寧教授的演講進行了整理,并經鄧寧教授同意,在本刊公開發表。
21世紀初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的一些重要特征
以市場擴張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全球化受到國家和超國家權力系統的調節。全球化特別強調跨國的人類、自然、經濟和社會的相互聯系特征。我們必須承認,這種特征在增進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相互了解的同時,也會導致不穩定并造成人際關系和公司關系的緊張。我們現在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與政治動蕩的世界,這主要是由于現在的世界充滿了變化、不穩定和復雜。這是和與日俱增的技術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緊密聯系的。當今的發達國家都是以知識和技術立國的,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地球的未來也依賴新知識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身心的發展也和知識技術發展息息相關。但無論怎樣,我們還是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和壓力的世界里,全球化包括“陰和陽”兩個方面:趨同與分歧、集中與分散、合作與競爭、統一與差異、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所有這一切都是相生相依的,就像當今的世界,競爭與合作并存。
由于世界的復雜性,現在人們對發展目標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多,人類發展的目標已經不僅局限于簡單地對人均GDP進行計算,人們更多地討論價值、權力和責任,討論文化自由的理念,更多地在道德層面來評價什么才是可以被社會廣泛接受的發展觀。在未來的發展中,可能會包括安全與和諧等。
未來發展速度的加快,合作關系依賴于網絡和聯盟的發展,這種網絡不僅存在于公司內部,還存在于公司之間、公司與政府之間、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人們越來越重視制度化以及制定發展戰略,這些都嚴重依賴各網絡組成部分的相互信賴與支持,當然,競爭也同時在加劇。
當代的全球化主要涉及的是一種聯系,即人與人間的聯系、機構與機構之間的聯系和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系。新的時代賦予了它新的內涵,但是它也可以被用于從事有益的事業或進行有危害性的活動,恐怖主義者也可以利用全球化實現他們的目的。
盡管反全球化的呼聲仍然很高,我們還是應當承認,全球化在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會,它提高了生活水平,擴大了就業,為各國的經濟活動和就業提供了更大的穩定性,增進了個體的文化自由。它能協調各種機構,給各群體和文化帶來不同的影響。當然,政府不但在全球化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掌控全球化影響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與此同時,一些與全球化利益相關的個人和群體也積極活動,以期減輕全球化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我們用一個多維的方法來評價全球化的起因和影響。
經濟和社會發展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動態的,對它的認識也是隨時在變化,這是一種學習型的概念。這種發展觀主要討論人類環境與物質環境的結構轉型。就像中國近二十年來,無論是人民身心變化還是物質環境的變化都非常巨大。發展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它的性質和實現途徑如何,這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所定義的發展指標不僅是人均GDP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的發展,教育的進步,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等包含生活變量特性的指標。
人類目前生活在復雜的世界中,比我們先人生活的環境要復雜得多,發展中國家各個成員對其本身文化身份的認可和實現社會愿望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獲得各界的重視。各個地區擁有和參與決策的要求也日益強烈,建立共識、發展公眾與社區及私人的合作關系、發展目標的一致性、連貫性和發展的優先次序等問題也越來越重要。
外國直接投資和政策制定
我認為在全球化、發展和外國直接投資之間存在著互動作用。對于外國直接投資作用的認識以及外資政策的制定應考慮全球化和發展的維度。
外國直接投資有利于促進國內企業提高競爭能力,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帶來了有價值的技術、管理經驗和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外國直接投資使中國企業有機會進入國外市場,并為國內企業的國際化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經驗。
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人與流出占全球總量的份額還很小,但增長較快,并且其外國直接投資流出的增長速度高于外國直接投資流人的速度。例如,發展中國家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和流出存量占GDP的比例,從 1990年的18.5%上升到2003年的43.6%.同期,中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存量增加了6.9倍,流入存量增加了2.0倍。
人類的發展依靠知識的進步。跨國公司是知識創新的主要載體,其創新能力占全球創新能力的75%.外國直接投資使知識和信息得以跨國境傳播,使更廣泛的人群獲益。能夠最有效地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帶來的創新能力的國家,肯定擁有最好的技術工人,最好的物質條件。中國具備這樣的條件,并正在努力,以期在不遠的將來,也能成為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源頭國家。跨國公司的國外分支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許多東道國,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所承擔的研發職能正在增加。例如,2002年,在中國制造業,跨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所承擔的研發活動占總量的21%.
現在,當地化和全球化一樣變得越來越重要,當地化和全球化甚至可以合并為一個新詞一一即全球當地化(glocolization)。跨國公司在當地化和全球化之間尋求平衡,這意味著,跨國公司不僅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生產活動的一體化,同時還要認識東道國的具體特征,要考慮當地的供給能力、當地消費者的偏好、政府規章制度等。現在,當地化對于跨國公司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東道國要獲得外國直接投資所帶來的全部收益,需要充分發揮本國企業的作用,同時,政府實行有效的經濟政策也非常重要。在外資政策制定過程中,政府應當對如下方面給予充分的重視:
第一,總體和宏觀的概念。
為了實現東道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從全球化進程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東道國的外資政策應當成為國家總體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管理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并與本國所追求的發展目標相一致。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對于吸引具體的外資項目并不重要。投資者不會僅僅因為某個東道國制定了某種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就增加投資,而是更注重投資環境,如政府機構辦事效率、教育、基礎設施、政府對外國投資的態度、當地生產者的競爭、市場結構、法律體系等,然后參考具體的和該項投資有直接關聯的政策,最終的決策是投資者在權衡投資成本和收益后的決策。投資者的動機多種多樣,影響投資的變量也很多,宏觀層面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不可能將這些因素都面面俱到地加以考慮,細節則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二,注重效果。
制定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應該了解不同類型的外國直接投資、投資方式、跨國公司的具體投資活動可能給本國所帶來的收益與成本影響,以及采取何種適宜的措施來鼓勵或抑制新的投資。在21世紀初,各國主要關注外國直接投資在東道國的溢出效應,例如外國直接投資如何影響國內資源利用、能力建設和企業家精神等。外國直接投資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作用,對本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貢獻來自于國內富于創新能力的本土企業的發展。每個國家都要努力提升當地資源和能力,對本國關鍵部門保持完全的擁有權。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它卻不能對中國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中國的發展歸根到底是要依靠本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適時的結構轉型。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必須是動態的、靈活的、適度的,以確保外資政策以有利于經濟活動的、有效的、可被社會接受的、恰當的順序進行結構轉型。
第四,強調知識與能力建設。
知識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以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為載體的知識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福利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制定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必須以尋求、培育和提高這種知識創新能力為目的,必須致力于人力資源的提升。當然,除了外國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合資企業等外國投資方式,還可以利用其他許多途徑來達到尋求知識的增長、獲得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的目的,東道國應該從中確定最佳的途徑。
第五,促進關聯。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應該通過提供適當的激勵措施,促進外國投資者和本地企業建立合作和關聯。外資企業建立自身網絡的需要正在與日俱增。
第六,關注利益相關者。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應該充分考慮包括民間團體在內的與外國直接投資有關的各類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利益和要求,這是因為,當前對待全球化和外國直接投資的態度并不統一,有支持也有反對,這些都會對經濟活動的模式、速度和發展形勢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
第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和流出和綜合平衡。
各國的發展目標不同,但是把促進外國直接投資流人和流出政策,以及提升本國競爭力綜合起來加以考慮,這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現在中國和大多數亞洲國家的投資促進機構同時致力于促進外國直接投資流人和流出,這值得大加贊揚,因為無論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人還是鼓勵本國企業對外國投資,都是提升本國競爭力、促使本國經濟良性發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手段。在制定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時,需要同時兼顧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第八,本地化的作用和影響。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應該考慮到,跨國公司的投資決策越來越受一些非直接影響投資的輔助性因素的影響,例如當地企業的經濟實力、社會和文化傾向等。
第九,明確針對性。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特別是激勵政策,要針對特定的外國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并盡可能做到公平、透明,以更有效地吸引特定的投資和企業。
第十,對機構的建議。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應該了解外國投資者不斷變換投資場所的要求,并且充分認識到,東道國為了培育國內企業家精神、增強個人和企業適應全球變化的能力所提供的激勵措施和法律環境的重要性。
第十一,提高競爭力。
全球化為跨國公司投資帶來了更多的區位選擇,由于外國直接投資是有限的,這意味著并非所有希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都能吸引到外國直接投資,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外資政策制定者必須關注和參考潛在的外國直接投資競爭國家的外資政策和相關政策。政府和投資促進機構應該致力于發現和推銷本國的區位優勢。如何使中國的區位對某類投資來說比其他地區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呢(也許印度也要吸引同類的外國直接投資)?首先就要發現本國的優勢,然后通過參考潛在競爭國家的政策,制定本國政策,從而充分發揮這些優勢以實現本國的發展目標,幫助本國企業擴展海外市場。
總 結
盡管外國直接投資可以幫助一個國家更好地參與全球化,獲得更多的全球化的利益,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但外國直接投資不是解決任何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萬能良藥,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其發展路徑應與新加坡、荷蘭這樣的小國不同。小國的外資產值可能會占其制造業和服務業產值的70—80%,而像美國這樣的大國,其外國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只有15-20%,美國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出存量占其總資本存量的30%,而瑞士則達到了70%.中國應該遵循美國的發展道路,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活動,無論流入與流出,都是十分成功的。外國直接投資對美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作用。對美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貢獻來自于美國富于創新能力的本土企業。雖然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參與了全球化與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并為美國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做出了貢獻,但美國堅持認為,本土企業才是美國經濟繁榮的主要貢獻者。所以每個國家都要努力提升本土的資源和能力,并且對其關鍵部門保持全部所有權。另外,還要根據本國的愿望,保護和提升本國的文化認同和信仰體系。
政策制定者應該學習其他國家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但也不能完全受這些經驗的束縛,而是要借鑒這些經驗,根據外國直接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已知的作用,人類價值觀念的變化,本國自身的情況以及宏觀經濟和微觀戰略的特點,制定當前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當然這些政策在其現行體制下應是可以執行和操作的。
由于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復雜和不穩定的,所以外國直接投資政策的制定應該是謹慎的。即使是簡單的一般原則的制定,也會使外國直接投資對經濟和社會產生影響并對本國的文化認同產生影響。同時,外國直接投資本身的影響,也會根據外國直接投資本身種類和形式的變化、信念系統的變化和社會利益相關者的行動而發生變化,而社會利益相關者行動的變化主要源于相關國家與地區政府對跨國公司的政策。既然世界無時不在發生變化,我們應該隨時保持警惕,以區分在特定情況下,外國直接投資的好與壞,全球化的好與壞,某種類型發展的好與壞,對特定企業、特定國家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