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6 16:49 來源:
內容摘要 近年來,我國吸引利用外資額急劇增長,中國已連續5年接受外來投資超過40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積極向中國進行投資,中國已成為全球的投資熱點。隨著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國內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預計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外資引入高潮。其原因何在,與以往相比,本次外資引入高潮有何特點是本文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 投資軟環境 并購 歐元
近年來,我國吸收利用外資額急劇增長。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的數據,過去10年,中國吸引的外資占全部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總數的1/5,外商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已連續5年超過400億美元。2001年我國吸收利用的外資大幅增長,合同外資金額691.91億美元,同比增長10.4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68.46億美元,同比增長14.9%,均創造了近幾年的新高。而且,中國鼓勵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投資項目明顯增加,單項規模擴大,來華投資設廠的跨國公司增多。這表明,外國投資者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隨著中國的正式人世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預計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引進外資的熱潮。
一、新一輪外資引入高潮的成因
1.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優越的投資環境,對外國投資者具有強大吸引力。
中國在全球經濟明顯衰退的情況下,經濟依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00年中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達8%,200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在7.4%左右。按照中央“十五計劃建議”提出的目標,在未來10年內,中國經濟將保持在7%左右的增長速度。
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表明國內市場不斷擴張,再加上其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為外國投資者到中國投資起了正面的促進作用,故而中國被國際投資者譽為低風險、高收益的經濟“安全島”。聯合國貿易會議曾經指出,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三個決定性因素是:市場、資源(資金)和投資效益。7%以上的經濟穩定增長,十幾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加上低廉的勞動力、較高的投資報酬率(1999年列全球第22位,2000年列全球第1位),申奧成功帶來的無限商機,這一切已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
隨著我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的投資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正在逐步改善和優化,并逐漸與國際接軌。最近政府又出臺了一系列新的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措施,積極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給予外商投資更加優越的條件。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1)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技術開發與創新,對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給予稅收優惠;(2)《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規定的項目,其進口的自用設備以及配套技術、設備、配件、備件可以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投資中西部地區的企業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更多;(3)服務貿易、外商投資零售商業企業的地域擴大到全國各省會城市、直轄市和經濟特區,并且范圍還將進一步放寬。截至2001年底,中國已完成與人世直接相關的6部法律修改工作,此外,國務院各部委還相繼撤消了許多行政審批事項,越來越優越的投資環境,對外國投資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2.中國“入世”加速了新高潮的到來。
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中國更加開放,中國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將明顯提高,中國國內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對外國投資者的開放度與參與度,從而降低了外資進入我國的整體風險。這方面主要包括三個內容:(1)開放新的投資領域。中國入世后,將進一步開放服務業領域。金融、證券、商業、中介服務等領域,都是跨國投資集中發生的領域,在全球跨國投資總額中,這些領域中的投資超過一半,因此開放這些領域,相當于潛在投資者的數量增加一倍,吸引外資的潛力很大。(2)開放新的投資方式。中國過去吸收利用外資以設立新企業為主,但在全球跨國投資中,主要方式是收購、兼并。現在我國允許并鼓勵外商以并購方式在我國投資,外商可以通過直接收購成熟的中小企業以達到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從而開放了一個極有潛力的外商投資新途徑。(3)某些限制將會被取消。中國現行政策中,還存在許多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非國民待遇問題,例如不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在注冊地之外設立分銷企業,限制市場準入管理條例等。入世后,遵照WTO規則和在雙邊協議中我國的對外承諾,這些不正當限制將會逐漸被取消,并將進一步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外經濟、法律體系。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一些有關外商投資企業法律進行了修改,對其他外商投資法規及部門規章也將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修訂、增補和廢止。中國將逐步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為外商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實際上目前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已基本上實行了國民待遇,且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在稅收待遇和享受企業自主權等方面還優于內資企業。另外,我國已著手調整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制度。包括清除和修改與世貿規則、中國的承諾相抵觸的投資、貿易制度和政策,建立和完善與國內市場開放以及投資與貿易活動市場化進程相適應的宏觀調整體系,充分利用多邊框架下能夠享有的制度與政策,自主安排空間,提高投資及其相關政策的透明度等。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有利于加速引進外資新高潮的到來。
3.黨和國家政策支持新高潮的到來。
2001年4月,江澤民主席在香港“財富論壇”上明確指出,中國對外開放下一步“要在現有企業資產存量基礎上加大引入外資的力度,包括收購、兼并、股權轉讓、股權融資”,特別提出要在800個中小企業實行對外資的整體購并。這一政策已在2001年9月廈門召開的“中國外商投資洽談會”上得到落實。最近,外經貿部、科技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簽發的《關于設立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的暫行規定》已經正式開始實施,這標志著我國引進外資方式的新突破,為外國投資公司直接以收購股權的方式進入中國一級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國家經貿委也出臺了《關于國有企業利用外商投資進行資產重組的暫行規定》,表明中國政府在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中大膽利用外資的積極態度。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將為促進引資制度的創新和多樣化,為擴大外資流入提供更多的空間。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已成為中國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分享更多份額的根本保證。
4.深化國企改革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新高潮的到來。
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及國企改革的深入,給外商投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是外商投資的空間更為廣闊,外商既可以填補國有經濟退出后的產業空間,也可以參與國企產權改革和國有中小企業的改組、兼并、收購等;二是外商投資方式更趨多樣化,既可收購國有企業,對國企進行控股,也可以承包、租賃國有企業等。競爭性領域中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產權結構實行多元化已經是一個明確的改革方向。中國國內的非國有投資者,目前從總體上看尚不具備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大中型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能力。而大型跨國公司參與國企改革不僅能為國企提供巨額資金,同時跨國公司為增強被兼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隨著資金的進入,其經營管理理念、技術、全球營銷網絡等各種資源都將進入被并購的企業。因此,從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與吸收外商其他形式的投資相比,在推進國企改革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中國應積極吸引和利用跨國公司的投資,主要是并購方式的投資,使其成為推動國企改革的重要戰略投資者。另一方面,國家“十五”計劃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十分重視,如信息、通訊、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等,都是高度全球一體化的產業。而跨國公司在這一領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遇。據悉,最近一段時間來華投資的各跨國公司都在積極調整其在華投資策略,增資擴產勢頭強勁,以提升他們在華投資企業的競爭力。很顯然,在中國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融入世界經濟的同時,跨國公司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有機整體的一部分。
5.西部大開發促進了新高潮的到來。
為吸引更多外資流入西部,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在多種方式引進外資和放寬對外資開放領域以及股權限制上邁出了新的步伐。一是重新修訂了《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優勢產業目錄》,擴大了外商投資領域,包括基礎產業,服務貿易等領域,鼓勵外商投資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二是為外商開拓了新的投資渠道,如積極擴大西部地區以BOT方式利用外資試點,開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資試點,允許外資項目開展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項目融資等。三是對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設在中西部地區的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可延長企業所得稅的減免期限等。四是簡化了外商投資的審批程序,不斷破除在體制、機制和觀念上的制約因素,為使西部經濟能夠健康、持續、高效地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五是增發國債用于中西部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硬環境。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極大地改善我國西部的投資環境,有利于吸引外資投向西部地區。
6.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為新高潮的到來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由于美國受“9.11”事件的影響,本已顯現疲態的經濟遭受沉重打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證券、期匯市場低迷,大量資金很可能外流,導致國際資本的重新分配。現在全球范圍內在吸收利用外資方面,美國居第一位,中國居第二位,而這一恐怖事件很可能使許多投資者對美國投資采取觀望態度。中國如能抓住這一機遇,充分利用穩定發展和潛在市場的優勢,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則有望吸收更多的外資。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的資金和資本必然要按規律流動,他們在尋找風險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資場所,即使在國際經濟不景氣和沖突點增多的時期也是如此。美國被襲之后,其整體的市場環境和投資環境都受到很大影響,掘此估計中國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繼續保持和加強跨國公司重要投資熱點的地位。那些原本對中國有著疑慮的國際大跨國公司在其他選擇機會減少的情況下開始試探性地到中國來投資,而已經開始到中國投資的國際大公司更加快了投資的步伐。美國經濟不景氣,歐洲經濟陷入困境,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東南亞國家經濟動蕩的情況對我國擴大吸引外資比較有利。
從全球跨國并購的趨勢來看,出現了增速減緩的跡象,這為我國擴大利用外資提供了機遇。一是我國的并購市場將更有吸引力。二是其他國家并購機會的減少將騰出許多國際閑置資本,從而為我國擴大利用外資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更為廣闊的空間。
7.從與競爭國家的比較看,中國吸引外資的潛能還很大。
根據統計資料分析,以資金流入總額來計算,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吸引的外來投資是它的競爭對手(巴西和墨西哥)的2~3倍,也遠超過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和地區。但從人均相對接受投資額來看,卻不到500美元,幾乎低于所有東南亞國家的水平。此外來自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相對較少,大部分投資來自香港和臺灣,如果從吸收利用的外資總額中去掉這部分資金,對準中國市場的外來投資顯然還存在很大的發展余地。從另一方面看,我國在直接投資及其結算方面,已經基本實現了資本的自由流動,在直接投資流入方面實際上比有些發達國家更為自由。比如,土地方面的“零地價”等優惠政策,在發達國家是難以想象的。而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對直接投資的流入都有限制,從這方面看,中國在吸收外資上有一定優勢。
8.歐元的流通有利于新高潮的到來。
從2002年1月1日起,歐盟12國放棄使用本國貨幣,統一使用共同貨幣——歐元。這一國際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將會極大地促進歐元資本對中國的投資。一方面,歐元的啟用,將使歐洲內部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使歐洲資本市場規模大增,融資能力顯著改善,并且歐洲央行一直執行低利率政策,資本市場的籌資成本相對較低,這為我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到歐元區資本市場籌資投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實際上,歐洲已有一些大型證券、經紀公司在為吸引中國企業到歐洲上市或發行債券做準備。中國企業應抓住這個機遇,盡快制訂對策,擴大在歐洲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歐元的流通將會促進歐元資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歐元流通后,外匯市場上交易貨幣的幣種更加集中,匯率波動性相對下降,有利于降低歐元對外投資的復雜性,減少歐洲投資者特別是中小企業投資者在華投資的風險性,更有利于中國接受來自歐元區的投資。
二、新一輪外資引入高潮的特點
1.外資引入規模穩中有升。
近幾年來,我國外資年引入保持在400億美元以上,引入規模穩中有升,新一輪外資引入高潮的到來預計將使這一良好態勢得以延續。2001年,我國外資引入額同比大幅增長,實際利用外資額創造歷史最高水平,來華投資設廠的跨國公司明顯增多。到目前為止,世界前500位大型跨國公司中已有近400家來華投資,其中許多跨國公司把其地區總部搬到中國。歐盟、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華投資意愿明顯轉強,其實際對華投資額亦保持增長態勢。
2.外資進入方式,將以直接并購為主。
跨國直接并購已成為跨國資本流通的主要方式和國際直接投資的主導形式。據統計,2000年和2001年全球跨國投資中,以并購形式實現的超過80%,而我國在實際利用外資過程中,以并購形式實現的比例極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相當大,其發展空間也就相應很大。黨和國家順應這一歷史潮流,鼓勵外資以收購、兼并等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為外資以直接并購方式進入我國提供了有力保證。
3.外資進入方向將以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原國企壟斷產業為主。
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急劇變化,跨國直接投資競相投向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2001年以來,外資大范圍進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許多跨國公司在華設立技術研發中心,以加強其在華企業的科技支持力度和發展后勁。
金融、保險、電信等服務貿易領域已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熱點。我國的金融、保險、電信等領域原屬國企壟斷,缺乏國際競爭力。所以外資進入這些行業,不僅有著龐大的潛在市場,而且與國外相比,外資進入這些領域還可獲得豐厚利潤回報。這兩方面的原因促使外資競相投資于這些領域。可以預見,外商在華投資總量中,投向這些行業的份額將逐漸增加。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