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14 00:00 來源:證券時報·鄭小蘭
如果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勢頭不變,中國不僅會成為美國風險投資商的下一個熱點,而且會成為世界風險投資“最重要的田園”。
高潮過后,必然會有低谷。
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美國風險投資在今年第2季出現了15年來首次負增長的局面。據美國國家風險基金聯合會和風險經濟公司的最新報告,今年第二季度美國風險投資只有97億美元,比第一季度的167億美元縮水42%,如果與創紀錄的去年第一季度303億美元相比,那更是“自由落體般地下降”。
環球同此涼熱。這股寒流已經吹向國內。6月初,上海的一個拍賣會上,與風險投資家對話1小時的價格已由去年的12000元跌落到1000元。而近期國內的風險投資研討會上,大家最關心、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健康地活下去。
盡管上個月末,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設立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的暫行規定》,顯示風險投資領域全面對外開放的決心。但新經濟的退潮以及與風險投資業相關政策不明朗,還是讓境外投資者舉棋不定,宏基技術投資亞太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忠坦言:“我們都處于觀望的邊緣。” 困境相信去年的這個秋天,在很多風險投資人的記憶中是一個充滿期望和沖動的季節。創業板即將設立的東風將全國各地乃至境外的風險投資機構吹到深圳,風險投資商們或合縱連橫或大手筆投資,一時成為第二屆高交會的亮點。
然而,又是一個明麗的秋天,期盼的創業板并沒有如期而至,備受煎熬的風險投資商早已由焦慮、憤懣變得無奈。深圳創新投總經理闞治東絲毫不掩飾失望之情:“創業板遲遲不推出對風險投資業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他說,深圳創業投資機構在二三年時間里迅速由十幾家發展到130多家、積聚起上百億資本,除了深圳政府著力扶持,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創業板在深圳設立的鼓舞。
在風險投資業研究頗有建樹的維欣風險投資董事長劉曼紅教授也認為,使得中國風險投資受阻的不是美國NASDAQ的狀況,而是二板市場的姍姍來遲。“盡管投資者對二板市場的開放,存有一定的投機心理。但在二板準備上市而又被套住的企業中,有許多都是有科技含量、有市場潛力、有增長前景的朝陽企業,讓這些企業的發展因資金受阻,十分的可惜。”另一方面,向這些企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或風險投資家往往又是一些具有一定鑒別能力的,市場嗅覺較好的職業金融家,看不到有效的資金退出渠道,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家往往不會出手。
當然,按道理風險投資可以通過兼并收購等多種方式退出。不過,眼下在許多城市建立的產權交易市場并沒有如人所愿高效運轉。此外,現行《公司法》對關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自由轉讓出資的條款對風險投資的退出形成障礙。
出口是風險投資的命門。金融市場的開拓與發展,必是風險投資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不疏通,健康的資金循環就不能實現,以風險投資推動科技產品的轉化,從而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計劃就不可能實現。反思
牢騷歸牢騷,許多業內人士覺得此輪風險投資熱潮的退燒未嘗不是件好事,有助于稚嫩的中國創投業冷卻下來反思過去,擠掉泡沫,回歸理性。
武漢華工創投總經理李娟女士直陳目前國內風險投資業普遍存在一種浮躁心態。“一些風險投資商喜歡將風險資本投入到股市,今天投進去,明天就可以賺回更多的錢,根本就沒有也不打算做真正的風險投資業。”但面臨目前的熊市,不少風險投資公司被套而不得不采取“歇業”的休克療法。
“風險投資人、風險投資企業對風險投資的內涵缺乏深刻的認識。”李娟說,在美國,了解、關心或和風險投資有關的人似乎集中在一個范圍不大的小圈子里;在中國,風險投資深入民心,隨便一個老百姓手里都可能有幾個項目。正是由于沒有認識到風險投資是一種有風險的長期性權益投資,才導致國內風險投資業重投資、輕管理、靠天收。
李娟認為,國內風險投資重投資、輕管理的問題大概同風險投資人員的素質有關。事實上,目前中國風險業面臨的最主要發展障礙就是缺少專業優秀的風險投資隊伍。不少風險投資企業成立幾年來不敢投資風險項目或風險企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的風險投資隊伍缺乏項目評估與決策能力,也缺乏項目駕馭和管理的能力。
維欣風險投資公司最近的調研表明,目前國內的49家風險投資公司中,主要資金管理人中具有政府官員背景的占 36.7%;有金融背景的占26.5%;有民營企業家背景的占20.4%;有科技背景的占8.2%;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占4.1%;而有基金管理公司經驗的僅為4.1%。
在這樣一種狀況下,中國風險投資的成功故事乏善可陳。而缺乏足夠的成功案例,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風險資金引進困難。在李娟看來,中國不是沒有錢,6萬億的居民儲蓄,國外風險資本紛紛看好中國市場,“其實他們僅僅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中國做風險投資到底有沒有錢賺?而我們需要回答的也僅僅就是:中國風險投資的成功案例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到底有多成功?在各種論壇上總是咀嚼那么幾個耳詳能熟的Case,總有一天會讓人厭煩。” 破解全球風險投資業走進低谷,已使規模較大的基金管理面臨挑戰。宏基技術投資亞太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忠介紹,為了生存,美國一些風險投資機構適時而變,開始注重目前投資組合:扶持有前景的,清理希望渺茫的。
目前在美國項目融資變得比較困難,“重要的是創業企業的素質,而不是市場熱點,重要的是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而不是炒作概念。”陳友忠說,因為風險投資商們的投資審核標準有了變化,他們對項目要求:有大于一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前景;進入壁壘高必須是獨特的技術或創意;而回報預期更高——3年10倍;當然還得有個周全的退出計劃收購兼并為重要退出途徑,15%公開上市,85%收購兼并。
互聯網泡沫破滅后 ,風險投資舉手投降,停止對互聯網、計算機及外設產業的投資,減少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軟件產業依然是投資熱點,通信和網絡則為投資重點。生命科學和傳統行業成為新寵。
美國市場的滑鐵盧,促使風險投資由美國轉向其它一些新興市場,包括歐洲、日本,還有亞洲一些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美國著名投資商高盛公司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2001年展望報告認為,全球下一個硅谷不在美國,也不在日本,而是在中國的廣東省。美國有投資分析家認為,如果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勢頭不變,中國不僅會成為美國風險投資商的下一個熱點,而且會成為世界風險投資“最重要的田園”。
因此,今年美國好的風險投資機構大量在中國設立機構,尤其是北京、上海大量設立風險投資機構,但是大家都在等待,等待WTO,還等待中國市場進一步市場規范。
國內風險投資公司也在進行積極的“生產自救”。深圳創新投總經理闞治東說他們并沒有停止“盡快設立創業板”的呼吁,“即便創業板不開,也得在主板市場為科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一個通道吧,叫科技板或者其他的什么都行。”另一方面,深圳創新投將加強與全國產權交易市場合作,同時積極尋找境外出口。本次高交會期間,深圳創新投請來了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專家,介紹海外資本市場,并將與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的風險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為了給投資人以滿意回報,一些風險投資機構想出了種種奇招,像山東高新投控股了四砂股份,準備將之作為已投資項目的出口,另外幾家風險機構則當起了上市公司的二股東或者小股東。更有一些風險投資機構在做項目時就與某些上市公司合作共同孵化高科技項目。
此外,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也越來越注重專業化管理和風險控制。一個典型的例證是,上市公司世紀中天幾個月前與加拿大艾寶風險投資基金簽署了協議,成為該國際性投資基金的中國項目基金管理人。該負責人曾表示,與國外成熟的風險投資基金合作,能夠學習其先進的投資理念及風險控制方法,建立一整套科學的風險投資機制,使公司能夠快速成長為專業的風險投資人,與國外的同行相抗衡。
就在日前,中國科技部條件財務司副司長鄒大挺博士,在首屆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發表演講時稱,中國創業投資事業經過15年的初創階段,現已發展到新的轉折點,即將跨入成長發展階段。
這無疑讓在疾風中穿行的中國風險投資業增強了前行的信心。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