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7 09:02 來源:閆愛青
摘 要:文章指明了養老保險的概念、特征及其在保障基本生活、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等方面的積 極 作用,闡述了人們享受養老保險的資格與條件。養老保險已作為一項法律制度被各國政府所 重視。
關鍵詞:養老保險 法律制度 資格 條件
在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如何使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使其能夠安 居樂業,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養老保險。所謂養老保險,也叫老年保險 ,是指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因年老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退出社會勞動領域后 ,由社會提供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強制性是社會保險的共同特征,此處的養老保險就是一 種社會保險,因此,也要通過國家立法,依法強制實施。當然,商業保險中也有關于養老的 保 險條款,但它屬于自愿保險,是否愿意投保以及投保多少,均由投保人與被保險人自愿所為 ,不受國家強制性規定的限制,與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是兩個概念。世界上多數國家均已 實行社會養老保險,這些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養老保險法律、法規,強制征收養老保險費( 稅),建立了養老保險基金,并規定了養老保險的待遇項目、享受條件及給付標準。
第二,養老保險的基本對象是勞動者,即從事一定的社會勞動并取得勞動報酬的人。當 然,也有少數國家在普遍養老金制度中包括非雇傭者,其前提條件是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 .
第三,養老保險是勞動者在年老時退出社會勞動崗位后,才開始發揮其作用。養老對于 在職的勞動者而言,只是一種期待權,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按規定退休以后,才能享受 養老的現實權利。這一點也與普通商業保險中的養老保險不盡相同,商業保險中的養老保險 可以約定享受養老保險的年齡,這種約定通過保險條款的有關規定和投保人的意愿而定。例 如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國壽金色夕陽養老年金保險條款中,在投保時便可以 約定從55周歲開始領取養老金,也可以從60周歲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
第四,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退出社會勞動后的勞動者提供穩定可靠的經濟來源,以保 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養老保險的享受條件和待遇標準是法定的,其物質基礎來源于養老 保險基金,其最后責任人是國家,可見其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第五,養老保險實行基金化和社會化服務管理。基金化和服務化管理的社會化,是社會 保險最根本的特征。該特征在養老保險方面體現得最為充分。養老保險基金在社會保險基金 中所占份額最大,退休人員的社會化服務管理工作是社會保險化服務管理工作的基礎。
養老保險在保障基本生活,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 養老保險保障了勞動者在年老時退出勞動后的基本生活,保護了勞動者的社會經濟權利。養 老保險制度通過強制征收養老保險費(稅),建立養老保險基金,規定一系列的諸如享受條 件、待遇標準及支付辦法等制度。保障功能是養老保險制度固有的基本功能,養老保險制度 其他作用的發揮都要以此為基礎。其次,養老保險促進了經濟發展,這是通過養老保險制度 的內部激勵機制來實現的。通過規定養老保險待遇標準與工作業績掛鉤的辦法,尤其是與就 業關聯的養老金直接取決于繳費標準,繳費年限及工作年限。這樣,對于那些長期勤奮工作 、對經濟發展做出較大貢獻的勞動者,退休后就可以享受較高的養老保險待遇。最后,養老 保險制度正是通過內在的社會互濟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充分發揮其保障基本生活與促進發展 的功能,既安定人心,又激勵進取精神,從而從整體上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穩定社會、 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既是養老保險立法的根本目的,又是養老保險法律制度的總體 功能。
從法律角度出發,根據其實施的主體與強制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基本養老保險 、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所謂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統一組織,強制實施, 涉及面較廣,是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而補充養老保險則是指在養老 保險的基礎上,由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為本單位的職工建立的一種追加式的或 稱輔助性的養老保險。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則是指從一定的年齡開始繳納相應的養老保險費, 具有儲蓄功能,因此,稱作個人儲蓄養老保險。
此外,養老保險從理論角度出發,根據國家對養老保險承擔責任方式的不同與發揮作用 的不同,可以將養老保險分為強制儲蓄型、自保公助型、國家福利型和國家保障型四大類。 強制儲蓄性養老保險也叫儲金性養老保險,其雛形是18世紀英國產業革命的“職業保險基金 ”,由國家實行強制儲蓄的一種社會養老保險。它通過國家立法強制要求雇員與雇主各自繳 納等額的保險費,共同出資建立特別基金,作為專款分別存入每個雇員的賬戶,作為雇員的 存款;當被保險人發生事故(即生、老、病、死、傷殘和失業)時,連本帶息一次性發給本 人;在少數情況下,被保險人可以選擇分期領取年金,或者將存款留給其繼承人。這類養老 保險的理論基礎是由雇主和雇員個人承擔資金責任,國家對養老保險不承擔任何資金責任, 其現實基礎則是減輕了國家的負擔能力。自保公助型的養老保險又稱作投保資助型養老保險 ,它以“國家干預主義”為理論依據,國家承擔養老保險一定的資金責任。該理論起源于俾 斯麥時期德國的養老保險,后被美國、日本等國家仿效。它強調養老是個人的事,因此,應 以 自保為主,國家予以一定的資助。國家福利型養老保險起源于英國,其理論依據是“福利經 濟學”,后被瑞典所發展,是國家借助于財政經濟政策,保障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從而緩 解社會矛盾。它把養老保險作為一項福利政策,依法實施,并設有專門的主管法院,監督執 行。它還強調享受待遇的普遍性,除普遍養老金發行的對象為所有老人外,退休人員還享受 與收入相關的年金,該類型的養老保險的主要資金責任,養老金的支出來源于一般稅收,基 本由國家與企業共同負擔,個人不繳納或者只須繳納少量的養老保險費。而國家保險型養老 保險是以社會保障學說為理論依據的。該模式首創于原蘇聯,我國目前也采用該制度,它是 由國家憲法把以養老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基本原則確定下來,老有所養是公民 在憲法上享有的一種社會經濟權利,由生產資料公有制作保證。個人無須繳納養老保險費, 退休金的支出,全部由國家和企業負擔,工會可以參與決策與管理。
以上是從法律、理論的不同角度對養老保險所作的分析,從而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享 受養老保險的資格與條件。
被保險人的退休年齡、工齡、投保年限,居住期限與公民資格等都可作為享受養老保險 待遇的資格與條件,關于退休年齡,多數國家規定了年滿60—65歲可以退休。法定的退休年 齡低的可達45歲,高的可達70歲。世界上不少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男女有5歲的差別,但也 有半數之多的國家男女平等,退休年齡一致。把年齡作為享受養老基金的基本條件,這是根 據人們有權利獲得休息與悠閑生活的原則,同時根據人們進入老年后,許多人自然處于工作 能力減退階段的情況確定的。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給付養老金最為合適呢?如果支付年齡偏 低,則保險費用就偏高,而如果支付年齡偏高,則又難以適應人的身體機能變化的狀況。況 且退休年齡的高低還會對國家人力資源和補充性的私人年金制度的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 ,適度的退休年齡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關于工齡條件,各國之規定也不一 致,短的15年,長的40年。至于工齡是否作為領取退休金的必要條件,不同的國家或者是不 同的投保職業其情況是不一樣的。在實行個人繳費制的國家,多數以投保年限或繳費年限替 代工齡條件;在不實行個人繳費制的國家,工齡則成為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關于投保年限或 者繳費年限,只有少數國家規定只要3年或5年,但多數國家規定要15—20年才能成為合格的 年金領取者。關于居住期限和公民資格,一些國家規定必須在本國居住滿一定期限或者具有 該國公民資格,才能成為年金的領取者。如在新西蘭,被保險人須年滿65歲,并在最近20年 居住在本國的,才能領到養老保險金,在此問題上,國際上一般采取對等原則。
通過以上對勞動者養老保險法律制度的探討,我們深切感到養老保險已作為一項法律制 度被各國政府所重視。由于養老保險會受到通貨膨脹和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 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養老保險調整機制,從而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促進經濟發展, 穩定社會,這也必將是一件涉及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
參考文獻:
1.熊先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從福利型到保險型的轉變歷程[J]。中國醫療保險,2003(1)
2.山西省醫療保險管理服務中心。省直管單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