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2 00:00 來源:通信信息報
早在兩年前,國家就推出了“企業上網”工程。然而就目前的現狀看,企業上網不盡如人意。當然其中影響的因素很多,但分析人士認為,影響企業上網關鍵還看國家金融信息化進程如何。
在剛剛過去的2002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了金融企業要加快信息化建設。國家對金融企業信息化的重視,說明金融信息化將在今后兩年內有一個質的飛躍。金融信息化腳步的加快,將極大推動企業信息化的進程。
WTO形勢下,金融信息化迫在眉睫
如今我國已跨入WTO門檻。以前,大家還在高呼“狼來了”,如今“狼”真的來了。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將會出現新的競爭格局。
在傳統的意義上,市場競爭的格局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但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大小已經不是決定因素,制勝的關鍵在于“快魚吃慢魚”。在信息時代,金融企業要想成為“快魚”,必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和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而這三項都與信息技術分不開。如此說來,從金融企業自身角度來看,加速金融信息化勢在必行。
金融信息化的意義并不局限于金融行業本身,而在于金融信息化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關鍵。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把金融企業的支付系統接口接在企業的網上,政府的網上,千家萬戶老百姓的網上,這是信息時代對金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如果網上支付體系能夠健全,這不僅讓銀行在自身的新金融工具、金融服務的開發上有促進,而且對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也許正是考慮到以上兩點,國內的金融企業紛紛觸網。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的系列產品。中行的客戶只要擁有一張長城借記卡,再從網上下載中行提供的電子錢包軟件,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在網上開展查詢、轉帳、支付和結算等業務。而隨后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正式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接著又開通了網上個人外匯買賣、證券保證金自動轉帳等服務。
而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及“一網通”網上業務更可謂是先聲奪人。招商銀行的網上業務還包括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實時支付等功能。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的客戶,可以享受網上付費、網上購物、銀證轉賬、賬戶轉賬等服務,不必再辦理其它手續。
近幾年,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機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網絡化和電子商務的鏈接成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銀行”的一個重要標準。為了趕上潮流,適應WTO形勢下的新競爭格局,中國的金融企業正在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
我國金融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我國目前的金融企業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實在有些不盡如人意,有人將這種不盡如人意的服務稱之為“零服務”。也許這種觀點有點偏激,但這確實表現了人們對國內金融服務現狀的不滿,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內金融企業與國外的差距。
在現代信息技術方面,國外金融企業使用的是計算機通信技術、應用系統軟件開發、信息系統數據采集和處理等,這些比我們國內的金融企業更先進;而在信貸資產質量管理、為客戶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務和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等方面,比我們更有優勢;在加強金融行業監管、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比我們更有經驗。一般來說,國外金融企業使用更多、更全面、更成熟的現代化工具,包括在風險評估與管理中采用先進的數學模型,輔助金融管理的計算機應用等,都比我們的先進、成熟、規范。而現在,我國已經加入WTO,國內的金融企業與國外的金融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裝備落后的國內金融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國外金融企業進入中國后,不會在我們有優勢的領域與我們進行競爭,其會憑借他們具有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在他們所擅長的領域,特別是電子支付、結算領域、信用卡個人服務等領域進行競爭。而在這些方面國外金融企業完全可以不通過物理網點而通過發達的互聯網絡來實現這一競爭。業內人士指出,當人民幣對外資銀行開放后,網上銀行業務的競爭將成為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競爭的一個焦點。外資銀行將會抓住網絡,依靠網絡的優勢,禰補其在物理網點的不足。
這些年來,國內的金融企業在物理網點的建設上可謂不遺余力。金融企業曾經把服務網點的多少作為競爭的一個重要基礎,但是一旦外資銀行使用網絡技術,而且和國內的網絡結成戰略伙伴,建立共享的客戶型戰略聯盟,那么我國目前現有的遍布全國的幾十萬個物理網點的優勢,就會大大打折扣,而且我們長期建立起來的這種物理網點服務渠道很有可能成為包袱。當初,美資金融企業進入日本的時候,就曾通過與日本的郵政系統聯盟,利用日本郵政已經具有的網絡,迅速地占領了日本的金融市場;而后來美資進入香港,就和香港的房地產商和保險經紀商合作,克服了物理網點的不足,迅速擴展了自己的業務。
如此看來,外資金融企業在進入中國的時候,也將在國內尋找具有網絡優勢的戰略伙伴。通過合作伙伴的分銷網絡,將大大降低其在中國擴張的成本。因此,在加入WTO的迫切形勢下,加速國內金融企業的信息化,這是我們將要解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挑戰固然迫在眉睫,但機遇也在身邊。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給金融企業造成巨大威脅的同時,也為他提供了大量的發展、創新機會。招商銀行過去只不過是一個地方性質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地位與國內的“四大銀行”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但招商銀行通過發展網上銀行業務,使得招行獲得了其他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核心競爭力,在同業中的地位也隨之上升。再如,自歐洲興起了網上銀行后,英國在一年內就關閉了3000多家的銀行機構。因為開一個網上銀行,所需的成本只是硬件、軟件、少量的資本投入,而傳統銀行的開辦則需要大量的土地、資金、人力和物力,相比之下開辦一個網上銀行的成本要低得多。
同時,信息化為傳統金融企業新的經營和服務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以網絡為基礎,金融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全功能、個性化的服務模式。如通過信息化,傳統的銀行將由原來的儲蓄、信貸等基本業務轉向儲蓄、信貸、投資、咨詢、中間業務等多方向發展的業務。信息化使得金融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3A”服務,即在任何時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為客戶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務。
金融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金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建設是從無到有、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今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處理模式,建立了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清算系統和金融管理系統。中國的金融數據通信網絡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國內金融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第一、目前各金融體系的建設標準很難統一,阻礙了金融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在國有商業銀行全面實施國家金融信息化標準前,許多銀行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體系,由于機型、系統平臺、計算機接口以及數據標準的不統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較大,系統的整合比較困難,標準化改造需要一段時間。
第二、金融信息化建設中,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如國內眾多的銀行卡之間要實現互聯互通,似乎需要經過一番長途跋涉。其實,為了實現銀行卡的互聯互通,中國人民銀行早就牽頭組織各商業銀行共同出資成立了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以解決各銀行之間的ATM和POS機的共享問題。可是真正要實現聯通的時候,各銀行又都在盤算自己的利益。因為銀行卡的聯通意味著小銀行可以分享到大銀行的資源,大銀行當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業的互聯互通,必須找到一種市場驅動機制來諧調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點。
第三、服務產品的開發和管理信息的應用滯后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業務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金融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偏重于柜面的負債、核算業務的處理,難以滿足個性化金融增值業務的需要。同時,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產業信息的收集、儲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術在金融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層次較低,許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還處在半信息化的階段。
第四、網上金融企業的認證中心建設速度緩慢。目前我國各金融企業的客戶很多,都是網上的潛在客戶,然而由于國內金融企業在建設認證中心的意見上難以實現統一,使得網上金融的認證標準沒有統一。而外資金融企業又虎視耽耽,一旦外資進入,美國標準、日本標準將在中國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認為,網上認證中心不解決,那么網上金融將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上金融。
第五、實現數據大集中與信息安全的矛盾。數據大集中意味著統一管理,減少重復建設,數據集中以后,能夠有效地提高金融企業的管理水平,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進一步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資金營運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業的管理機制。而且,數據集中是實現各種新業務和新服務的前提基礎。然而,數據大集中雖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趨勢,但集中從某種角度上講增加了系統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統出了問題,那全國的系統都將受到影響。
金融信息化發展新思路
我國的金融信息化被業內人士認為是“起步晚,卻發展迅猛”。但與國外的金融企業相比,我們還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目前國內已經上馬信息化的金融企業大多只是為客戶提供信息查詢而已,提供理財、咨詢服務的不多。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金融信息化不是為了向客戶提供一批簡單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成為客戶的投資理財專家,為客戶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資動態,推薦投資產品等。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很美的,但如何讓信息化落到實處,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數據大集中。自90年代以來,國外的金融企業為順應金融業務和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大趨勢,斥巨資將過去分散的、功能較弱的、以業務自動化處理為主的單一計算機系統改造為功能強大的集中式計算機應用系統。如今,這種系統已經成為國外金融企業經營管理和業務運作的核心基礎和最重要的競爭武器。國內的金融企業目前雖還未實現集中式管理,但我國已經擁有比較完善的計算機通信網絡,金融企業主機和服務器的處理容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就為數據大集中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基礎。
中國工商銀行目前正以大機集中工程為龍頭,提高技術的集成程度,完善工商銀行的技術支撐體系,把目前分散在全國各地的36個計算中心合并為南北兩大數據中心,集中處理全行的各項業務。同時完成海外分行集中式數據中心的建設,實行海外分行業務的集約化處理,充分發揮全行國內外業務的整體優勢。
二、建立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數據大集中后,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就自然提上日程。利用數據倉庫技術,可以使分散的信息變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變成相互聯系的信息,使一些潛在的原始的信息變成現實的經過加工的信息,使無價值的信息變成有價值的信息。數據倉庫建成后,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關聯企業的信貸風險,能夠形成以客戶管理為框架的成本控制體系,從而實現金融企業經營資源的優化配置等等。更為重要的是,數據倉庫可以為各級金融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強大的可信賴的支持,減少決策的盲目性。
三、為金融業搭建多元化的綜合業務平臺。有了集中的數據倉庫后,各項業務的開展將更為有的放矢,各項業務的開展也具備更多的可能性。金融業務多元化,服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金融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將改變單一、傳統的經營模式,實現綜合經營。現在商業銀行領域,如投資、證券、代理保險、信用卡、咨詢服務、信息服務、保險箱服務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場上積極推進,中間業務的發展令人看好。
四、加強對信息安全防范。盡管公眾對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護能力差,信息基礎嚴重依賴國外,設備缺乏安全檢測等等信息安全方面由來已久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加強對計算機系統、網絡技術的安全研究,完善內控管理機制,確保業務數據和客戶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計算機的安全防范水平已是國內各大銀行面臨的共同問題。
五、找到各金融企業間的利益平衡點,盡快實現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解決金融企業互聯互通問題,更多的要靠政府的行政干預。其實金融企業的目光應該放遠,不應該只看到別人從自己的身上得到了什么,而應該看到企業間的聯通為自己帶來了什么,如一個銀行的ATM機和自助網點的覆蓋面畢竟有限,而銀行再自己來建這些網點未必合算。而一旦實現了聯通將給各方帶來更多的好處。
總而言之,金融業的信息化進程可以概括為:以數據大集中為前提,以完善的綜合業務系統為基礎平臺,以數據倉庫為工具,以信息安全為技術保障,打造出現代化、網絡化的金融企業。
隨著WTO帶來的競爭,國內金融企業對于金融信息化的問題已有更深切的緊迫感。隨著金融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和功能的不斷擴展,傳統的金融機構模式將無法滿足對客戶綜合服務的種種需求,新的業務環境要求金融企業改變原來的金字塔型管理結構,而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我國的金融企業應依靠信息網絡,在一個清晰的體系結構上運作,通過傳統的物理網點和電子網點服務網絡,向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