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3 10:52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長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一直鮮見金融企業的身影,截至目前僅有2家銀行,3家信托公司和一家證券公司(宏源信托改制完成后),總市值約1050億元。無論是相對近千家境內上市公司,還是相對滬深兩市目前約3.6萬億元的總市值都顯得微不足到?梢哉f,這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整體滯后于國企改革有關。金融業是以資金為經營對象的特殊行業,一方面由于在國民經濟中起極其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國家嚴格控制;另一方面因其固有的較大經營風險。例如證券經營機構運作不規范、保險公司利息倒掛、商業銀行一直未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等。如果金融企業也大規模要行上市的話,一旦出現經營失敗,其影響力要遠大于一般工商企業。
然而近幾年來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已經為金融企業上市作了較好的鋪墊:1、金融分業經營理順了銀行、證券和信托之間的業務界限;2、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進程加快,新興商業銀行大多實現了股份化;3、《證券法》的出臺實施進一步規范了證券經營機構的運行;4、《保險法》實施后,保險公司在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財務體系和風險控制制度方面亦有了較大進步。制約金融企業上市的基本因素發生了很大改觀。
對比海外證券市場,金融企業上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各大證券市場均接受金融企業上市。如美國排名前10位的投資銀行均為上市企業,著名的商業銀行如花旗、大通曼哈頓、道富等也均為上市銀行。香港市場上的匯豐、恒生等更是著名的藍籌股。1998年,美國大券商中最后一家合伙制企業高盛證券也改組為股份公司并在紐約上市,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盛在全球的160位合伙人一致認為,合伙制的企業制度已經不再適應高盛這樣的全球性企業。這也表明,金融企業上市在全球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它適應金融企業對規模、效率以至提升競爭力的需要。
一、上市對金融企業的影響
(一)壯大資本實力。資本金規模偏小是我國金融業的一大通病,例如:
券商:我國證券經營機構發展的時間都不長,資本積累尚很不充分!蹲C券法》實施后雖然出現了新一輪增資擴股,但最大的國泰君安也僅37.2億元。我國全部券商注冊資本總和尚達不到美林證券一家的水平。雖然部分券商可以參與銀行同業拆借和股票質押貸款,但前者周期僅7天,后者僅6個月,無法滿足券商對長期資本的需求。證券業是高風險行業,資本是券商抵抗經營風險的最有力的保證,資本規模太小限制了券商擴大規模、發展和競爭力,使整個行業處在低水平過度競爭狀態。
銀行:衡量銀行資本狀況的重要指標是資本充實率,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商業銀行資本充實率不得低于8%,我國《銀行法》也有同樣的規定。資本充實率代表了商業銀行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該比率越高,存款人的本金安全就越有保障。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實率普遍未能達標。如去年9月底,工行為4.57%,農行為1.44%,建行為3.79%,僅中行達到8.5%.
保險公司:幾年前高利率時期曾出售大量利率為8-9%的保單,本身又局限于投資渠道單一,目前存在巨大的利息倒掛額。截至去年9月底,我國保險業資本總額為2389.6億元,無法承受數額高達數萬億元的保險責任。與國外保險業相比,民族保險業全部的資產總和尚不及進入我國的任何一家國外保險公司的規模。
上市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建立了補充資本金的正常渠道。以兩家上市銀行為例,深發展和浦發銀行的資本充實率分別達到20%和19%,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且擺脫了單一依靠財政注資的窘境,運用證券市場后續融資功能,只要經營穩健,就不會有資本金不足之虞。
。ǘ┙F代金融企業制度。多年來的改革經驗告訴我們:金融體制的宏觀改革必須與金融企業內部企業制度的微觀改革相結合進行才能有成效。進行企業制度改革,通過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是一條捷徑。引入優秀的外部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實現多元產權結構,有助于為金融企業建立較完善的企業制度。
1、產權組織形式: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例,由于其目前的產權結構為國家獨資所有,所有者缺位明顯,商業銀行在法人層面上至今未建立有效的治理機制和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組織架構。在與委托人的縱向關系上,目前兩權分離的形式仍為行政授權而不是資產授權,實際上兩權無法實現徹底分離。因此1994年的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造僅僅是從外殼上剝離了政策性業務,而在深層次上并未觸及產權制度,“商業化”名不副實,銀行的機關性仍然很強,企業法人的人格得不到體現。
產權多元化是建立完善企業制度的前提。股份化的產權制度因其固有的靈活機制而有旺盛的生命力。從西方經驗看,大型商業銀行大多采取股份制。我國新興商業銀行也大多采取股份制,其業務與效益的增長大大超過了國有商業銀行。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內生于銀行國有制度的無法避免的“父愛主義”和“內部人控制”等問題,建立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法人治理結構。
2、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仍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例,至今在銀行內部起到激勵約束作用的,仍然是脫胎于舊的國有銀行的“官位刺激”,帶有極濃厚的行政色彩。員工所力求的“好好表現”是為求能夠“做官”以獲得“做官”所帶來的種種或明或暗的利益。然而,“官位”的供給有限,“官位刺激”亦是非市場化和貨幣化的,因而其激勵面就十分有限!肮佟钡穆殬I定位與經營管理人才是有差別的,而且考核的標準也有差異,因此“官位刺激”的激勵機制與市場體制不相容,這也是四大商業銀行面對外資銀行的人才競爭處于劣勢的根源。通過對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可以為金融業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構搭建一個產權制度平臺。
二、上市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ㄒ唬┓定證券市場。金融企業以其利潤豐厚且穩定、股本規模大且多為國內著名企業等特點,極易成為市場上的特殊板快,起到穩定大盤的中堅作用。以深發展和浦發銀行為例,目前兩家公司的市值分別達到280億元和580億元,各占兩市總市值約1.65%和3%,在深發展的高速成長期曾經領漲大盤,是當時著名的風向標。在其平穩經營階段則與后上市的浦發銀行共同成為主力運作的指標股,起到護盤作用。可以想象,當金融企業上市漸成氣候并形成一個較大的金融板塊時,因其在市值中較大比重而且股價穩定,可以成為調節大盤走勢和抑制投機的理想杠桿。
。ǘ┐龠M投資理念轉型。我們始終認為,投資理念由短期向長期、由投機型向價值型的轉變是一長期的過程,轉變的必要條件在于:1、市場上有足夠多的機構投資者;2、市場上有足夠多的值得長期投資的品種。而且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是為根本。比照海外的經驗,如美國股市在初創期亦是一個投機市場,然而正由于在其產業演進過程中沉淀出一大批具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如GE、GW等,才有可能成就像巴菲特這樣成功的投資典范,亦在潛移默化中促成了美國股市重價值、重業績和重長期增長潛力的理性投資理念的形成。反觀我國股市,其濃厚的投機氣氛固然是新興不成熟市場的表現,然究其根源則不能不說與市場上缺乏這樣的品種有關。再好的股票也僅能領風騷一二年便偃旗息鼓、風光不再,其賺錢效應以及給投資者帶來的沖擊力不及某些強莊股連拉幾個漲停板或在半年幾個月中翻幾番更吸引人。理念轉型缺乏必要的現實基礎,終究也只能限于空談。
三、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按國際慣例,大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因此,作為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環節,暢通補充資本金的正常渠道、迅速擴大金融機構的資本規模,關鍵就是允許金融機構股份化和證券化。
通過在證券市場發行上市,除了解決前述資本規模的瓶頸和改革金融企業的體制弊端之外,對于應對經濟全球化,尤其是國外金融企業的沖擊還具有幾點特殊的意義。
(一)上市將有助于金融機構按國際規范化的要求來運作,熟悉國際金融業的通行做法,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二)當前金融活動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世界范圍內的科技進步尤其是電子、信息和網絡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促進了金融業務創新,也加劇了競爭。對我國金融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而言,采用先進的技術改變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務成本,提供低價格的完善的客戶服務是應對國外企業沖擊的當務之急。發行上市可為金融企業籌集營運資金進行技術革新,增加在高科技方面的投入,加速金融信息化進程。
(三)從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看,全能銀行制度漸成主流,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和混業經營為大勢所趨,聯系到近來國外金融企業間一波高過一波的購并熱潮,金融企業正在走向巨型化、集團化和國際化。可以預見未來我國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格局將遲早被突破,商業銀行在一定限度內參與保險業務,保險公司涉足證券業,以及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的相互滲透、相互合作會不斷加強。因此,現在允許金融企業上市,不但為金融機構直接擴大規模創造了條件,也為日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與證券公司之間通過資本市場工具,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大規模的購并重組創造了條件。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