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6 13:10 來源:廣東商學院學報·衛建國
我國企業財務理念的歷史回顧與現實特點
我國的企業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形成的,雖然傳統企業文化中包含了一些樸素的理財觀念,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尚未形成現代企業的財務理念。
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企業的財務目標是執行和完成國家計劃。當時企業財務的核心理念是高度計劃理念。在這個理念下,企業沒有理財自主權,只是被動地執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財務計劃。與高度計劃理念相適應,該時期企業的基礎財務理念主要有:(1)國家理財理念。把企業財務看成國家財政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混淆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的界限,基于國家利益而不是企業利益的角度進行財務管理工作。(2)政治掛帥理念。在左傾思潮影響下,混淆政治與經濟的界限,把當時一些極端化的政治觀點作為企業理財工作的指導思想。(3)排斥市場理念。把市場經濟當作資本主義的東西進行批判,在財務管理中排斥市場的作用。這一時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雖然也經過了幾次比較大的變化,但總的來講企業財務的業務面仍比較窄,財務工作仍比較單一,因而企業財務的業務理念仍較為簡單。具體說來,在籌資理念上表現為依賴國家供應資金;在投資理念上表現為依照計劃和定額使用資金;在收益分配理念上表現為按照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提留和上繳?傊谖覈叨戎醒爰瘷嗟挠媱澖洕鷷r期,企業的財務理念帶有濃厚的行政計劃主導的色彩,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企業自主理財的地位得以確立,進而樹立起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種種理財觀念。目前,盡管我國企業的現代財務理念尚在完善之中,但從總體上看,現代財務理念體系已基本形成。這一體系具體包括:
1.企業財務的核心理念-財務目標理念。我國企業已經普遍認識到了財務目標的重要性。大部分企業把財務目標定位為利潤最大化,一些發展水平較高的企業則把財務目標定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2][3].
2.企業財務的基礎理念。與財務目標理念相適應,我國企業普遍建立起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基本財務理念。這些理念主要有:(1)代理理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是建立在代理關系基礎上的。與財務管理相關的代理關系有三類:一是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二是經營者內部上下級之間的授權代理關系;三是債權人與企業之間的資金代理關系。財務管理者只有樹立代理理念,才能處理好各種代理關系。(2)資金時間價值理念。同一數量的資金在不同的時點其現值和終值是不同的。這一理念在制定具體財務政策和進行財務決策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風險理念。主要指投資中的風險報酬理念和籌資中的財務風險理念,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是財務管理的基本理念。(4)稅務規劃理念。即通過稅務籌劃,在保證遵守國家稅法的前提下使企業利益達到最大。(5)資本運營理念。該理念是發展水平較高的企業所具有的,它們以資本而不是以產品為運營對象,通過企業并購、重組、進入證券市場等運營方式,來進行風險控制和提高盈利水平。(6)財務專門化理念。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財務與會計不分,財務管理工作嚴重弱化。近幾年來,企業財務的重要性日益凸現,人們逐步樹立起了財務專門化理念。(7)資本保全理念。即保證資本的保值與增值,維護投資者權益。以上7種理念是我國高度計劃經濟時期所不具有的。此外,預算理念、法規理念和社會責任理念也是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的基本理念。這些理念在計劃經濟時期的企業財務管理中就已經存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具體內容則發生了一些變化。
3.企業財務的業務理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在處理具體財務業務中逐步樹立起了現代的業務理念。主要有:(1)資本結構理念。建立合理的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例,以降低資金成本、提高企業價值。這一理念正在被我國企業所接受,并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2)財務杠桿理念。企業逐步認識到了財務杠桿的作用,并盡可能利用財務杠桿為企業服務。(3)資產組合理念。一些發展水平較高的企業把資產組合理論運用到投資和資產管理之中,優化經營性資產組合和證券資產組合,追求經營利潤和金融利潤。(4)分配政策理念。企業逐步認識到分配政策的重要性,并日益重視分配政策的選擇。(5)目標成本與目標利潤理念。企業把目標管理方法運用到成本管理和利潤管理的工作之中,進而變傳統的成本和利潤管理為目標成本管理和目標利潤管理。
總之,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的洗禮,我國企業揚棄了高度計劃經濟時期的財務理念,逐步建立起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財務理念體系。目前,這個體系只是初步建立,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健全而不斷完善。
企業財務理念的創新
人類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生產要素、生產組織方式、財產占有及分配方式等都會發生重大變革,企業的理財環境將會出現巨大變化。面對這種變化,企業經營者必須進行財務理念更新,以更好地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目前,我國生產力水平還不夠高,市場經濟尚在建設過程之中,距知識經濟時代還有相當的距離。但知識經濟思想已在我國傳播,知識經濟的某些因素已開始在我國萌生。也就是說,我們在建設現代市場經濟的同時,也面對著知識經濟的挑戰。因此,我國企業財務理念的變革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的財務理念,另一方面為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要進行財務理念創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某些財務理念在知識經濟時代仍要發揮作用,有些財務理念在知識經濟時代則會發生變化,此外。知識經濟時代還需樹立以下新的財務理念[4][5][6]:
1.知識資本理念。知識資本由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科技、管理、人才素質、專利、商標、商譽、計算機軟件、產品創新等內容。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經濟增長的源泉,知識資本在企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貨幣資本和實物資本。企業的經營者必須拓展財務資源的外延,牢固樹立知識資本的理財觀念。首先,在企業籌資中要注重知識資本的籌集,使之與貨幣資本和實物資本相匹配。其次,要對知識資本的使用過程進行監控,切實提高其使用效率。再者,在收益分配中要注重知識資本的補償,人力資本所有者應當參與企業的稅后利潤分配?傊,特別關注知識資本并加強其管理是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理財的重要觀念。
2.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理念。與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知識經濟時代的資本范圍與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有的學者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資本分為實體資本(歸投資者和債權人所有)、人力資本(歸經營者和員工所有)和市場資本(歸顧客所有)。這種變化改變了實體資本要素所有者的地位,從而使企業不再僅僅歸屬于實體資本投資者,而且歸屬于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債權人、員工、顧客等)。各種利益主體都給企業投入了專用性資本,因而均有權享受企業的利益。因此,企業必須樹立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財務理念,在爭取企業價值總量最大的前提下實現相關者利益的優化配置與協調。
3.網絡財務理念。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信息化和網絡化,企業也因此進入網絡財務管理時代。網絡財務就是運用計算機系統構建一個網絡財務體系,實現財務與其他各項業務的協同、在線管理、電子商務等功能。在成熟的網絡財務條件下,不僅生產領域分工失去了嚴格界限,而且管理領域分工界限也變得模糊。這種系統消除了財務與其他各項業務之間的障礙,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方便了信息獲取與交流,有利于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企業經營者必須樹立網絡財務理念,進行信息化理財。
4.全球化理念。知識經濟時代為企業的國際經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由于知識資本較容易跨國轉移,加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空間相對變小;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故企業經營呈現出全球化特征。在此條件下,企業必須樹立全球化理財觀念,放眼世界市場,進行財務運作,提高理財效率。
5.以人為本理念。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是知識,而知識是由人創造并掌握的。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遠比工業經濟時代重要與直接,因而重視人的發展與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一定要“以人為本”,樹立人本理財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調動其積極性,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和競爭能力,增加企業的效益。
知識經濟時代除具有上述自身特有的財務理念外,還會吸收和保留工業經濟時代的一些重要財務理念,如風險理念、資本結構理念、資產組合理念、分配政策理念等,并賦予這些理念新的內容,以構成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理念體系。該體系的構建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伴隨知識經濟的發展逐步形成與完善的。
[參考文獻]
[1]喬世震。財務管理觀念研究[J].廣西會計,2000,(5)。
[2]王慶成。財務管理目標的思索[J].會計研究,1999,(10)。
[3]湯谷良。我國財務管理理論世紀回眸[J].財務與會計,2000,(2)。
[4]張兆國,桂子斌,等。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創新[J].會計研究,1999,(3)。
[5]董付堂。淺談財務管理理念[J].交通財會,2000,(5)。
[6]張先治,F代企業理財新思考[J].財務與會計,2000,(4)。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