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5 09:44 來源:王建新
一、 重新定位了現代會計和現代審計
薩班斯法案的最大影響,實際是在法律層次上對現代會計、審計的一次功能定位和現代會計審計制度的系統安排。由此引起的問題是,現代會計、審計到底是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什么是現代會計、審計生存的源泉和發展的動力?
法案中對于財務報表相關者行為的大量而具體的規定,實際上是使財務報告相關者(包括公司會計、注冊會計師、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制定者等)恢復到其在財務報告供給鏈中應有的位置,并界定其功能。法案所體現的基本精神,即保證財務報告的質量和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并沒有在理論上有多大突破和創新,只不過是還其本來面目而已。當然,這種校正絕不只是簡單現代會計、審計的發展回到其起點,而是在現有實務基礎上的一種重整和超越。比如,明確公司會計、注冊會計師審計、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制定等決不是簡單的行業內的事情,而是與投資者和公眾利益休戚相關;要求公司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設計與維護、財務報表的編制負責;要求公司審計委員會負責公司審計協調事項;要求注冊會計師不得向客戶同時提供審計和非審計服務;建立獨立的公眾參與的監督機構負責會計行業行為的監督;要求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更加獨立;對財務報告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懲等,都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和審計質量,使整個財務報告系統能夠在更加可靠、更加誠信、更加高效的基礎上運轉。如果法案規定的這些措施,能夠重新建立起投資者對會計信息披露和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信任以及對整個資本市場的信心的話,那么,現代會計、審計將以此為契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投資者利益至上
如何彌合投資者期望差與會計行業的發展?法案對現代會計、審計的嚴格定位以及財務報告供給鏈中涉及的相關方面責任的界定,其核心是投資者利益至上原則。當整個財務報告的供應體系中,公司管理層、注冊會計師、會計行業的監督部門,甚至會計、審計準則的制定機構等的利益有可能與投資者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堅持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重。比如,法案規定,公司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必須在財務報告中簽署證明,保證財務報告公允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此舉大大加大公司管理層的責任和風險,會對公司高層形成巨大壓力,因為一旦由其簽字的財務報告出現問題,公司管理層高官將會直接面臨法律訴訟;而在過去,公司管理層往往只需將公司財務報告重編并再度公告即可。由此可見,法案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使公司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等既得利益者做出了“巨大犧牲”。
需要指出的是,從現代會計和審計產生之日起,投資者作為整個財務報告鏈條中的最終委托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對會計審計寄予很高的期望。然而在現實中,會計、審計往往很難滿足投資者的期望,從而出現雙方之間期望偏差。在安然公司會計造假等案發后,人們對公司財務報告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產生了很大的不信任,會計、審計職業界廣泛受責,這一期望差反而擴大了。毫無疑問,法案的頒布是盡可能提高財務報告質量,減小投資者期望偏差的重要舉措。
但是,只要堅持投資者利益至上原則,在投資者期望偏差存在的情況下,不管法案如何嚴格規范財務報告編制者的責任和審計的獨立性,會計、審計行業仍然有可能暴露在較大的風險之下。比如,即使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反應再快,會計準則制定和反應再及時,也仍有可能滯后于交易的創新和實務的發展;即使注冊會計師克盡職守、勤勉執業,仍然有可能難以揭示公司的風險;即使財務報告的編制及其審計嚴格遵循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仍然不可避免企業經營的失敗和會計、審計職業判斷與事實的偏差。在后安然時代,會計、審計職業界除了嚴格執行法案的有關規定、規范自身的行為外,一個重要任務仍然是如何以積極的形態盡可能減小投資者的期望差,而不是寄希望投資者降低其期望。比如,注冊會計師除了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規定的標準進行執業外,是否還需要更多地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潛在的風險;在公司結構、交易和管理系統日趨復雜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如何對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鑒證服務等等。
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
由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自律機構實施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向來被奉為注冊會計師行業自我管制的典范,但是按照法案的規定,美國注冊會計師的監管權將由獨立會計師職業界的公共監管機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來行使,從而創立了會計職業管理的新模式——公共管理模式。
多年來,對于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監管問題,時有爭議。從各國的實踐來看,既有采取自我管制模式的,也有采取政府管制模式的,也有半政府模式的。美國安達信會計公司的審計失敗,使人們重新審視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問題。毫無疑問,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自我管制模式對促進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引人爭議的是,在行業自我管制的過程中,當行業利益與其他利益相沖突時,注冊會計師職業界可能會設法保護行業的利益或者采取對行業利益有益的舉措,從而有可能會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發生沖突,這其中,包括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同業互查制度在安然公司事發后也頻受指責。法案在堅持投資者利益至上的原則下,將行業監管權移交給在資金、人員等諸多方面都獨立于會計界的公共監督機構,對注冊會計師執業構成了很大牽制,其目的是為了使行業監管更加獨立、有效。可以預見,在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建立后,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功能將發生較大變化,行業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由于法案規定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大多數委員必須來自非會計師職業界,由非專業人士對專業服戶行業實施監督,能否起到預期功效,仍有待觀察。未來注冊會計師行業究竟如何監管,采用什么監管模式,值得探索。但是有一點較為明確的是,不管采用什么監管方式,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行業執業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
四、會計準則的制定向以原則為基礎的方向轉變
以規則為基礎,還是以原則為基礎?會計準則既是企業會計核算的標準,也是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執業時依循的重要職業標準。因此,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制定方向,對于會計、審計責任的大小和審計風險的高低亦有較大的關聯。美國會計準則體系相對繁雜而具體,它包括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會計準則公告、緊急問題工作組(EITF)發布的問題解釋、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的有關會計規則等。它們中許多都是根據實務中出現的某一問題而專門制定的,因此不少會計準則實際上是會計規則,其弊端已逐步顯現。即公司在會計實務中會一味迎合會計規則中的具體條文進行賬務處理,而不顧交易的經濟實質和基本會計原則。法案對于發展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的偏向性意見,實際意味著美國會計準則將由規則為基礎轉向以原則為基礎。另外,也從一個側面支持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在國際上占據主導地位的主要有兩套會計準則,一套是以規則為基礎的美國會計準則;一套是以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相對美國會計準則而言,只規定有關交易通用的會計處理原則,不對非常具體的經濟業務事項專門制定準則,規定其會計處理方法。因此,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簡單、適用,公司會計和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經濟交易事實,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定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比美國會計準則更加經受得住時間演變和交易創新的考驗。曾經在一段時間里,美國要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向美國準則靠攏,而在未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之間將可能是一個互動發展的過程,有些地方,美國會計準則將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聯系也將會更加緊密,一體化的步伐將加快。而其深層的意義是,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將占據未來會計準則發展的主流。尤其是在歐盟各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宣布自2005年起統一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后,這可能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以原則為基礎制定會計準則,已經逐漸被大家所認同。
五、薩班斯法案對我國會計職業界的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將會越來越多地承接國際業務,其中包括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的公司有關的審計業務。薩班斯法案中專門有一部分是規范外國會計師事務所的,這部分內容可能對我國有關會計師事務所產生一定的影響。法案規定,與出具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審計報告有關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與美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一視同仁,即都應當遵循法案以及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則。
與此同時,法案還規定,對于那些雖然沒有直接出具審計報告,但是在出具公司審計報告過程中起了實質性作用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公眾會計監督委員會有權決定其應當和美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一樣對待。這一規定意味著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如果為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籌資(包括上市)的公司出具了審計報告,或者實質上從事了財務報告審計的大部分工作、從而對審計報告的出具發揮了實質性作用,將適用美國2002年薩班斯法案以及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定的有關規則,應當遵循這些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職責、義務和法律責任等。
這對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來講,將是一個重大挑戰,將來在承接類似業務時需要充分評估其中的審計風險和法律風險。因為我國不少公司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或者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在中國設有許多子公司或者分支機構,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實質上從事了大量與這些公司財務報告審計有關的工作,為最終審計報告的出具發揮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且將來還有可能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直接出具審計報告,這就意味著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將直接暴露在法案的管轄范圍之內。所以,我國國內會計行業應當對此有充分的估計和認識。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