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工作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我們正在認真貫徹執行全面深化企業改革的方針,因此,各行各業都要切實加強經營管理,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充分發揮會計在改革中的作用。
一、在企業改革中會計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原因
當前會計在企業改革中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主要有以下表現:一是有的領導沒有真正認識會計在企業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重視會計工作,不支持會計工作。二是少數群眾認為,會計只是寫寫算算,只有領導才能開口拍板,因此,把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三是不少單位會計制度不健全,賬目混亂,數字不實,家底不清,損失浪費相當嚴重。四是少數單位撇開會計,無視財經紀律,弄虛作假,挪用資金,請客送禮,貪污受賄,甚至對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五是有的單位財會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足,后繼乏人,業務水平低,不適應工作要求。
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深化企業改革的進程,影響了企業改革實際效果。因此,必須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改變那種不重視會計的現象,大講會計的作用,從而造成一種重視會計,運用會計管理經濟的格局。
二、在深化企業改革中,發揮會計作用的構想
1.在企業改革中,會計要加強“四個管理”
(1)加強財務計劃管理。會計要對生產經營的布局、產量、利潤、成本等指標和新產品的開發、技術改造措施分別進行測算、規劃,在年度財務計劃中安排實施,結合經濟責任制進行全面考核,并使整個企業形成計劃指標體系和信息傳遞的正向網絡。同時,加強原始記錄和數據統計工作,有條件的可建立“個人多項指標完成情況日
報表”、個人質量檔案和設備使用檔案,制定企業綜合計劃程序表、綜合統計程序表,使信息傳遞準確、及時,并向手冊化、圖表化、臺賬化、檔案化、程序化邁進。
(2)加強定額管理。會計要對企業計劃價格、材料定額、費用定額、資金定額進行核定,制定成本和結算價格,把費用、利潤等指標分解到班組、科室,結合實際情況,把生產、技術、質量、財務、物資、設備、勞力等方面的指標落實到人頭,定期進行檢查、考核,這樣,才能提高經濟效益。
(3)加強資金管理。會計人員對資金的運用情況、使用效果最清楚,哪里有浪費,哪里可節約,哪里能增收,都應做到心中有數。會計要在資金運用上出主意、想辦法,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在這方面,會計應加強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管理,尤其要管好貨幣資金。做到:正確及時地反映貨幣資金的收入、付出和結存情況,經常進行檢查、核對,確保貨幣資金的安全;監督現金收支計劃和庫存限額的執行情況,嚴守國家的現金管理制度,維護現金
出納紀律;認真貫徹勤儉節約的方針,合理使用貨幣資金,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正當需要。
(4)加強費用管理。在企業改革中,必須認真貫徹“勤儉辦企業”的方針,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依靠會計和廣大職工,加強費用管理與核算,做到少花錢,多辦事,用最少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挖掘節約潛力,不斷降低費用水平。
2. 在企業改革中,會計要做到“四改變”
(1)變會計單獨算賬為依靠群眾當家理財。群眾性經濟核算是群眾參加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大大鼓舞群眾的勞動熱情和提高主人翁的責任感。因此,會計人員應指導和配合群眾參加核算,參加管理,使群眾既知道本單位的各項計劃和定額,又知道本單位的勞動實績,并通過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
(2)變事后算賬為事前事后相結合的算賬。把“秋后算賬”與“秋前算賬”結合起來。會計要從過去單一的事后算賬轉到事前預測方面來,就是說要把企業計劃、預測、分析、控制、決策、核算各個環節連結在一起,進行成本、銷售、利潤的核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促進成本、利潤計劃的完成和超額完成。會計每月對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每季寫出全面分析報告,作為企業領導月度、季度和總結布置工作的重要內容。
(3)變就財務論財務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在經營過程中,不能就會計論會計,要把會計轉到改善經營管理,講究生財、聚財、用財之道上來。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上級下達的指標,詳細算好增收節支的賬目,確保實現利潤指標。
(4)變縱向核算為縱橫并重的核算。這就要把會計工作滲入到供、產、銷三個環節中去,要狠抓供應、銷售部門的資金占用、費用開支、材料采購成本的核算。在縱的方面做到日清月結;在橫的方面搞清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