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
關于印發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上海市、深圳市、廈門市國有資產管理局(辦公室),國務院有關部門辦公廳,各中央管理企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做好2002年國有企業效績評價工作,我們以全國國有企業會計決算報表和國有企業有關統計快報資料為基礎,制定了《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上、下兩冊)。此外,根據《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修訂)》(財統[2002]5號)中對評議指標的調整,重新修訂了《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現將《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和《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一并印發給你們,請在評價工作中參照執行。
對各部門、各地區行政機關工作中所用的《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實行限量免費發放(另行郵寄)。為滿足各方面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需要,《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委托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各部門、各地區如有額外需要,請與經濟科學出版社聯系。
附件:一、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略)
二、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
財政部辦公廳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件二:
為了滿足企業效績評價工作中對有關評議指標進行評議的需要,并為評議人員提供評議參照依據,根據《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和《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修訂)》的規定,現對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中八項評議指標的五級參考標準作如下具體規定:
一、經營者基本素質
主要考查企業經營者的知識結構、經營管理能力、決策水平、廉潔自律、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主要經營者受過經營管理專業教育,管理經驗豐富,企業運營井然有序;工作中團結協作,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獎懲嚴明,受到員工愛戴;有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重大決策均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并達到預期目標,工作成績顯著。
B:企業主要經營者文化程度較高,經驗比較豐富;對企業有較強的責任感,能夠廉潔自律,團結協作,比較有威信;基本做到獎懲分明和有效激勵;主要決策經過科學論證,無重大決策失誤。
C:企業主要經營者學識、能力一般;經營管理基本稱職,做到團結協作,盡職盡責,關心員工;主要決策基本正確,企業運轉保持正常。
D:企業主要經營者內部協調不夠,工作配合不默契,造成工作決策失誤;自我約束不嚴,崗位責任感不強,獎懲不明,員工積極性不高,意見較多。
E:企業主要經營者基本素質不高,內部不團結,管理不得力,無法維持企業正常運營;或主要經營者以權謀私,決策失誤較多,員工怨聲很大。
二、產品市場占有能力(服務滿意度)
主要考查企業主導產品的技術含量、性能質量、競爭優勢等;或者客戶對商品及服務的滿意程度。
(一)產品市場占有能力
A:主要產品質量符合國際標準或達到國外先進標準,并通過ISO國際認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為消費者所普遍接受,性能價格比合理;營銷網絡健全,營銷策略成功有效;大型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或同行業前列,或產銷率達95%以上;產品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很高,售后服務良好,更新換代速度快。
B: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家先進標準;主要技術指標處于國內同期先進水平;性能價格比較為合適;擁有國內名牌產品,在同行業具有較高聲譽和品牌知名度,并能不斷進行產品升級換代;擁有自己的營銷網絡,營銷策略得當;大型企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或同行業中上位置,或產銷率達到90%以上,售后服務有保證。
C:主要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具有一定的區域知名度和競爭力;主要技術指標處于國內中等水平;產品性能一般,售價適中;營銷網絡處于逐步健全過程中,并能采取一定的營銷策略;主要產品銷售情況正常,產銷率達到80%以上。
D:主要產品質量執行國家標準,但產品合格率在90%以下,技術水平處于國內較落后狀態;產品更新換代慢;營銷網絡不健全,營銷方式傳統;品牌認知度較低,市場競爭力弱,產銷率在50%-80%。
E:產品質量達不到國家標準,技術水平較為落后,質次價高,營銷策略失當,產品積壓嚴重,產銷率在50%以下。
(二)服務滿意度
A、服務質量上乘,在最近3年曾獲得國家或省級的榮譽認證;服務人員素質高,態度和藹熱誠,能及時滿足顧客的不同需要;品種齊全,服務周到,定價合理,嚴格履行對顧客的各種承諾。
B、服務質量比較好,能夠較為及時的滿足顧客的各種合理需要;商品或服務的種類比較豐富,價格比較合理;在服務態度、服務方式等方面讓顧客得到心理滿足。
C、服務質量一般、價格基本合理,能夠滿足顧客的基本需要,對各項承諾兌現情況一般,偶有顧客投訴現象。
D、服務不夠規范,價格不盡合理,各項承諾經常拖拉,或部分不兌現,不能滿足顧客的一般心理需要,顧客投訴現象較多。
E、服務質量差、價格高,無法滿足顧客的物質或心理需要。
三、基礎管理水平
主要考查企業管理模式、制度建設、激勵約束機制、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組織結構健全、合理、精簡;各項內部規章、制度先進完備可行,并得到嚴格的貫徹執行;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質量管理、投融資管理、風險控制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經營要求;建立了有效的內控機制和明確的激勵約束機制;重視安全生產,全年沒有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B、企業組織結構比較健全、合理;財務、會計、質量等各項制度完備,且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狀況較好;崗位責任比較明確,有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全年沒有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C、企業組織結構基本健全,擁有維系企業正常運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但制度先進性和規范性不強,執行情況一般;企業在經營中能夠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無重大違紀行為;當年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D、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機構臃腫,效率不高;各項規章制度不完備,且比較落后,執行不夠嚴格;存在違章違紀行為,生產秩序較差;當年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并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E、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規章制度等不健全,或者形同虛設,權責不明,管理混亂,人心渙散,生產經營難以正常進行;當年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四、發展創新能力
主要考察企業在新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上下十分注重樹立創新意識,從管理體制和機制上鼓勵員工開拓進取和推陳出新,企業在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獲得行業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年年都有專利申請,主要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所屬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B:企業主要經營者創新開拓意識較強,企業管理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員工能夠參與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技術創新與改造方面有必要的資金投入,不斷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和特色服務。
C:企業創新能力一般,能夠做到根據環境變化和競爭需要,調整自己的經營管理戰略、產品結構和服務質量,但總體上講,行動較為遲緩被動。
D、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創新意識不夠,也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管理和技術創新水平在同類企業中較為落后,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較弱。
E、企業無論是在管理還是產品的開發和服務方面都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觀念陳舊,缺乏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五、經營發展戰略
主要考查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新項目儲備、資本運作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制定了理性、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經營目標明確且具有超前性和可行性;圍繞該目標有具體的籌資、投資、研發、生產、營銷、重組等經營策略,有充足的項目和產品儲備,確保企業高速成長與發展。
B:企業具有比較理性、實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經營目標比較明確;能夠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籌資、投資、研發、生產、營銷、重組等經營策略;有一定的項目和產品儲備,企業能持續、穩定地發展。
C:企業具有比較明確和符合實際的發展計劃和目標;生產經營、投融資等各種經營策略的制定基本正確、有效,能夠保證企業獲得贏利和持續發展。
D: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不十分明確或不切合實際,后續發展能力不足,僅能夠勉強維持生存。
E:企業沒有明確的發展計劃和目標,各種生產經營策略的制定盲目、被動,企業運營完全處于無序狀態。
六、在崗員工素質
主要考查企業員工的基本文化與技能水平、組織紀律性、愛崗敬業與團隊精神等情況。
A: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超過9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超過50%;全體員工達到崗位技能標準,每年至少一次參加有關技能培訓;愛崗敬業,有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經常提出合理化建議: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講究文明禮貌,生產經營秩序井然。
B: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超過30%;員工90%以上達到崗位技能標準,每年有70%的員工接受過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愛崗敬業,有較強的責任感,關注企業的發展,并提出合理建議;員工文明守紀狀況較好。
C: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超過6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超過20%;員工80%以上達到崗位技能標準,每年有50%的員工接受過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對企業發展有一定信心;員工有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基本上能夠遵守企業規章制度。
D: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低于6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低于20%;半數以上的員工未達到崗位技術標準,多數員工未參加過專業技能培訓;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歸屬感不強,紀律比較松弛,對企業發展缺乏信心,人才流失較多。
E: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很低,員工技術水平欠佳,有一半以上達不到一般崗位技術標準,多數員工未參加過專業技能培訓;缺乏責任感,紀律渙散,對企業發展沒有信心,人才流失嚴重。
七、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服務硬環境)
主要考查企業的技術裝備情況、設備利用情況等;或者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環境、設施等硬件水平情況。
(一)技術裝備更新水平
A:主要設備生產技術處于同期國際先進水平,并與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相適應;開工飽滿,設備利用率接近100%,運轉率達到95%以上;重視技術投入,有雄厚的技術裝備更新和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力量和資金力量,每年研究與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總額的3%以上。
B:主要設備生產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基本符合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基本無閑置設備,利用率達90%以上;重視技術投入,有比較強的研究開發力量,每年研究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總額的1%以上。
C:主要設備生產技術處于國內一般水平,開工基本達到生產要求,設備利用率在80%以上,運轉正常;但技術裝備更新改造不足,研究開發投入比率在1%以下,臨時修補情況較多。
D:主要設備和生產技術較為落后,或者具有先進技術設備,但不適合企業生產實際而閑置;開工率較低,但基本能達到60%以上,設備低效運轉、磨損比較嚴重;技術開發與設備更新設計沒有保障。
E:主要設備生產技術陳舊落后,大部分屬淘汰對象,設備閑置浪費比較嚴重,利用率不足60%;不重視技術開發,也沒有設備更新改造投入。
(二)服務硬環境
A、設施齊備、先進,得到消費者一致認同;環境布局合理,裝飾得當,干凈衛生,方便、快捷、安全、舒適;信息化、自動化程度高,實現了網絡化管理。
B、設施比較齊備、先進,消費者感到比較方便、舒適、安全;環境布局比較合理、干凈、衛生,能夠使人保持心情愉快;實現一定程度的信息化、自動化。
C、設施配備和先進程度一般,環境布局比較合理,滿足消費者的主要需求,基本達到方便、安全的目的。
D、擁有必備的基本設施,但陳舊落后,更新不足,條件簡陋。
E、服務設施不齊全,環境不盡舒適,服務條件較差。
八、綜合社會貢獻
主要考查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承擔社會義務、維護商業信譽、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能夠主動承擔并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按時足額交納各種稅收及職工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費,堅守商業誠信,在社會上具有良好聲譽;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認證,環保技術措施完善,各項排放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
B:企業能夠較好履行各項社會責任和義務,按時足額交納各項稅收及職工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費,保持商業信用,具有較好社會聲譽;環保意識較強,主要排放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
C:企業能夠履行各項社會責任和義務,無長期拖欠稅收及職工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費現象,能夠兌現信用承諾,有一定社會聲譽;注意環境保護,主要污染排放指標基本達到國家標準。
D:企業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不夠,有欠繳國家稅收和職工醫療及基本養老保險費現象,時常違背信用承諾,社會聲譽下降;不注意環境保護,存在較大程度的環境污染。
E:企業不能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長期欠繳國家稅收和職工醫療及基本養老保險費,商業信用較低,社會聲譽不良,沒有環保措施或措施無效,污染嚴重,被有關部門勒令停工停產或限期改造。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上海市、深圳市、廈門市國有資產管理局(辦公室),國務院有關部門辦公廳,各中央管理企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做好2002年國有企業效績評價工作,我們以全國國有企業會計決算報表和國有企業有關統計快報資料為基礎,制定了《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上、下兩冊)。此外,根據《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修訂)》(財統[2002]5號)中對評議指標的調整,重新修訂了《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現將《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和《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一并印發給你們,請在評價工作中參照執行。
對各部門、各地區行政機關工作中所用的《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實行限量免費發放(另行郵寄)。為滿足各方面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需要,《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委托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各部門、各地區如有額外需要,請與經濟科學出版社聯系。
附件:一、2002年企業效績評價標準值(略)
二、企業效績評價評議指標參考標準(修訂)
財政部辦公廳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件二:
為了滿足企業效績評價工作中對有關評議指標進行評議的需要,并為評議人員提供評議參照依據,根據《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和《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修訂)》的規定,現對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中八項評議指標的五級參考標準作如下具體規定:
一、經營者基本素質
主要考查企業經營者的知識結構、經營管理能力、決策水平、廉潔自律、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主要經營者受過經營管理專業教育,管理經驗豐富,企業運營井然有序;工作中團結協作,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獎懲嚴明,受到員工愛戴;有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重大決策均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并達到預期目標,工作成績顯著。
B:企業主要經營者文化程度較高,經驗比較豐富;對企業有較強的責任感,能夠廉潔自律,團結協作,比較有威信;基本做到獎懲分明和有效激勵;主要決策經過科學論證,無重大決策失誤。
C:企業主要經營者學識、能力一般;經營管理基本稱職,做到團結協作,盡職盡責,關心員工;主要決策基本正確,企業運轉保持正常。
D:企業主要經營者內部協調不夠,工作配合不默契,造成工作決策失誤;自我約束不嚴,崗位責任感不強,獎懲不明,員工積極性不高,意見較多。
E:企業主要經營者基本素質不高,內部不團結,管理不得力,無法維持企業正常運營;或主要經營者以權謀私,決策失誤較多,員工怨聲很大。
二、產品市場占有能力(服務滿意度)
主要考查企業主導產品的技術含量、性能質量、競爭優勢等;或者客戶對商品及服務的滿意程度。
(一)產品市場占有能力
A:主要產品質量符合國際標準或達到國外先進標準,并通過ISO國際認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為消費者所普遍接受,性能價格比合理;營銷網絡健全,營銷策略成功有效;大型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或同行業前列,或產銷率達95%以上;產品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很高,售后服務良好,更新換代速度快。
B: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家先進標準;主要技術指標處于國內同期先進水平;性能價格比較為合適;擁有國內名牌產品,在同行業具有較高聲譽和品牌知名度,并能不斷進行產品升級換代;擁有自己的營銷網絡,營銷策略得當;大型企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或同行業中上位置,或產銷率達到90%以上,售后服務有保證。
C:主要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具有一定的區域知名度和競爭力;主要技術指標處于國內中等水平;產品性能一般,售價適中;營銷網絡處于逐步健全過程中,并能采取一定的營銷策略;主要產品銷售情況正常,產銷率達到80%以上。
D:主要產品質量執行國家標準,但產品合格率在90%以下,技術水平處于國內較落后狀態;產品更新換代慢;營銷網絡不健全,營銷方式傳統;品牌認知度較低,市場競爭力弱,產銷率在50%-80%。
E:產品質量達不到國家標準,技術水平較為落后,質次價高,營銷策略失當,產品積壓嚴重,產銷率在50%以下。
(二)服務滿意度
A、服務質量上乘,在最近3年曾獲得國家或省級的榮譽認證;服務人員素質高,態度和藹熱誠,能及時滿足顧客的不同需要;品種齊全,服務周到,定價合理,嚴格履行對顧客的各種承諾。
B、服務質量比較好,能夠較為及時的滿足顧客的各種合理需要;商品或服務的種類比較豐富,價格比較合理;在服務態度、服務方式等方面讓顧客得到心理滿足。
C、服務質量一般、價格基本合理,能夠滿足顧客的基本需要,對各項承諾兌現情況一般,偶有顧客投訴現象。
D、服務不夠規范,價格不盡合理,各項承諾經常拖拉,或部分不兌現,不能滿足顧客的一般心理需要,顧客投訴現象較多。
E、服務質量差、價格高,無法滿足顧客的物質或心理需要。
三、基礎管理水平
主要考查企業管理模式、制度建設、激勵約束機制、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組織結構健全、合理、精簡;各項內部規章、制度先進完備可行,并得到嚴格的貫徹執行;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質量管理、投融資管理、風險控制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經營要求;建立了有效的內控機制和明確的激勵約束機制;重視安全生產,全年沒有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B、企業組織結構比較健全、合理;財務、會計、質量等各項制度完備,且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狀況較好;崗位責任比較明確,有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全年沒有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C、企業組織結構基本健全,擁有維系企業正常運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但制度先進性和規范性不強,執行情況一般;企業在經營中能夠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無重大違紀行為;當年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D、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機構臃腫,效率不高;各項規章制度不完備,且比較落后,執行不夠嚴格;存在違章違紀行為,生產秩序較差;當年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并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E、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規章制度等不健全,或者形同虛設,權責不明,管理混亂,人心渙散,生產經營難以正常進行;當年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四、發展創新能力
主要考察企業在新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上下十分注重樹立創新意識,從管理體制和機制上鼓勵員工開拓進取和推陳出新,企業在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獲得行業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年年都有專利申請,主要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所屬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B:企業主要經營者創新開拓意識較強,企業管理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員工能夠參與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技術創新與改造方面有必要的資金投入,不斷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和特色服務。
C:企業創新能力一般,能夠做到根據環境變化和競爭需要,調整自己的經營管理戰略、產品結構和服務質量,但總體上講,行動較為遲緩被動。
D、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創新意識不夠,也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管理和技術創新水平在同類企業中較為落后,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較弱。
E、企業無論是在管理還是產品的開發和服務方面都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觀念陳舊,缺乏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五、經營發展戰略
主要考查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新項目儲備、資本運作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制定了理性、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經營目標明確且具有超前性和可行性;圍繞該目標有具體的籌資、投資、研發、生產、營銷、重組等經營策略,有充足的項目和產品儲備,確保企業高速成長與發展。
B:企業具有比較理性、實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經營目標比較明確;能夠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籌資、投資、研發、生產、營銷、重組等經營策略;有一定的項目和產品儲備,企業能持續、穩定地發展。
C:企業具有比較明確和符合實際的發展計劃和目標;生產經營、投融資等各種經營策略的制定基本正確、有效,能夠保證企業獲得贏利和持續發展。
D: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不十分明確或不切合實際,后續發展能力不足,僅能夠勉強維持生存。
E:企業沒有明確的發展計劃和目標,各種生產經營策略的制定盲目、被動,企業運營完全處于無序狀態。
六、在崗員工素質
主要考查企業員工的基本文化與技能水平、組織紀律性、愛崗敬業與團隊精神等情況。
A: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超過9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超過50%;全體員工達到崗位技能標準,每年至少一次參加有關技能培訓;愛崗敬業,有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經常提出合理化建議: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講究文明禮貌,生產經營秩序井然。
B: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超過30%;員工90%以上達到崗位技能標準,每年有70%的員工接受過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愛崗敬業,有較強的責任感,關注企業的發展,并提出合理建議;員工文明守紀狀況較好。
C: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超過6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超過20%;員工80%以上達到崗位技能標準,每年有50%的員工接受過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對企業發展有一定信心;員工有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基本上能夠遵守企業規章制度。
D:一般企業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低于60%,高科技企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低于20%;半數以上的員工未達到崗位技術標準,多數員工未參加過專業技能培訓;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歸屬感不強,紀律比較松弛,對企業發展缺乏信心,人才流失較多。
E:在崗員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很低,員工技術水平欠佳,有一半以上達不到一般崗位技術標準,多數員工未參加過專業技能培訓;缺乏責任感,紀律渙散,對企業發展沒有信心,人才流失嚴重。
七、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服務硬環境)
主要考查企業的技術裝備情況、設備利用情況等;或者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環境、設施等硬件水平情況。
(一)技術裝備更新水平
A:主要設備生產技術處于同期國際先進水平,并與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相適應;開工飽滿,設備利用率接近100%,運轉率達到95%以上;重視技術投入,有雄厚的技術裝備更新和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力量和資金力量,每年研究與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總額的3%以上。
B:主要設備生產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基本符合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基本無閑置設備,利用率達90%以上;重視技術投入,有比較強的研究開發力量,每年研究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總額的1%以上。
C:主要設備生產技術處于國內一般水平,開工基本達到生產要求,設備利用率在80%以上,運轉正常;但技術裝備更新改造不足,研究開發投入比率在1%以下,臨時修補情況較多。
D:主要設備和生產技術較為落后,或者具有先進技術設備,但不適合企業生產實際而閑置;開工率較低,但基本能達到60%以上,設備低效運轉、磨損比較嚴重;技術開發與設備更新設計沒有保障。
E:主要設備生產技術陳舊落后,大部分屬淘汰對象,設備閑置浪費比較嚴重,利用率不足60%;不重視技術開發,也沒有設備更新改造投入。
(二)服務硬環境
A、設施齊備、先進,得到消費者一致認同;環境布局合理,裝飾得當,干凈衛生,方便、快捷、安全、舒適;信息化、自動化程度高,實現了網絡化管理。
B、設施比較齊備、先進,消費者感到比較方便、舒適、安全;環境布局比較合理、干凈、衛生,能夠使人保持心情愉快;實現一定程度的信息化、自動化。
C、設施配備和先進程度一般,環境布局比較合理,滿足消費者的主要需求,基本達到方便、安全的目的。
D、擁有必備的基本設施,但陳舊落后,更新不足,條件簡陋。
E、服務設施不齊全,環境不盡舒適,服務條件較差。
八、綜合社會貢獻
主要考查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承擔社會義務、維護商業信譽、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情況。
A:企業能夠主動承擔并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按時足額交納各種稅收及職工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費,堅守商業誠信,在社會上具有良好聲譽;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認證,環保技術措施完善,各項排放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
B:企業能夠較好履行各項社會責任和義務,按時足額交納各項稅收及職工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費,保持商業信用,具有較好社會聲譽;環保意識較強,主要排放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
C:企業能夠履行各項社會責任和義務,無長期拖欠稅收及職工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費現象,能夠兌現信用承諾,有一定社會聲譽;注意環境保護,主要污染排放指標基本達到國家標準。
D:企業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不夠,有欠繳國家稅收和職工醫療及基本養老保險費現象,時常違背信用承諾,社會聲譽下降;不注意環境保護,存在較大程度的環境污染。
E:企業不能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長期欠繳國家稅收和職工醫療及基本養老保險費,商業信用較低,社會聲譽不良,沒有環保措施或措施無效,污染嚴重,被有關部門勒令停工停產或限期改造。
相關資訊:
熱點專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