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
什么叫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
在財務會計中,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是指那些由于市場變化、技術進步或物理損壞等原因,其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資產。

公式表示為:減值損失 = 賬面價值 - 可收回金額。這里,賬面價值是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記錄的資產價值;可收回金額則是指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
常見問題
如何確定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答:確定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通常涉及兩個步驟。首先,計算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Fair Value Less Costs to Sell)。其次,估算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Value in Use)。這兩個數值中的較高者即為可收回金額。例如,對于一臺生產設備,如果其當前市場售價為10萬元,而處置費用為5千元,則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9.5萬元。
哪些因素會導致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答:導致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市場需求下降、技術更新換代、環境法規變化以及自然災害等。例如,隨著環保標準的提高,某些高污染設備可能因無法達到新的排放標準而被迫閑置或淘汰,從而導致其市場價值大幅下降。
計提減值準備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有何影響?答:計提減值準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具體來說,減值損失將被計入當期損益,減少企業的凈利潤;同時,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也會相應減少,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例如,若某企業對其一項固定資產計提了20萬元的減值準備,那么該企業在當年的凈利潤將減少20萬元,且該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價值也將下調20萬元。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正保會計網校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