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折現模型與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區別是什么
現金流折現模型與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區別
在企業估值中,現金流折現(DCF)模型和剩余收益估值(RE)模型是兩種廣泛應用的方法。

現金流折現模型側重于預測未來的自由現金流,并將其折現到當前時點以確定企業的價值。公式為:
\[ V = \sum_{t=1}^{n} \frac{FCF_t}{(1 r)^t} \frac{TV}{(1 r)^n} \]
其中,\( FCF_t \)代表第 \( t \) 年的自由現金流,\( r \) 是貼現率,\( TV \) 是終值。該模型要求對未來的現金流進行詳細預測,并選擇合適的貼現率,這使得它在不確定性較高的環境中應用較為復雜。
相比之下,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則基于會計利潤和賬面價值來評估企業價值。其核心思想是將企業未來各期的剩余收益(即凈利潤減去股權資本成本)加總,再折現至當前時點。公式為:
\[ V = B_0 \sum_{t=1}^{n} \frac{(NI_t - r \times B_{t-1})}{(1 r)^t} \]
這里,\( B_0 \) 表示初始賬面價值,\( NI_t \) 是第 \( t \) 年的凈利潤,\( r \) 為股權資本成本。這種方法更依賴于歷史財務數據和會計報表,因此在信息透明度高的行業中更為適用。
常見問題
如何在初創企業中應用現金流折現模型?答:初創企業的現金流預測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此使用DCF模型時需要特別謹慎。建議采用多種情景分析,考慮不同市場條件下的現金流變化,并選擇較高的貼現率以反映風險。
剩余收益模型是否適用于所有行業?答:剩余收益模型更適合那些財務報表較為規范且透明的行業,如金融服務業或制造業。對于創新型企業或高科技公司,由于會計政策可能不夠穩定,該模型的應用效果可能會打折扣。
如何結合兩種模型進行綜合估值?答:可以先用DCF模型估算主要業務的價值,再通過剩余收益模型補充非主營業務部分的估值。這樣既能捕捉到長期增長潛力,又能確保短期盈利能力得到充分考量。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正保會計網校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上一篇:電子稅務局變更開戶行在哪邊
下一篇:股權轉讓的印花稅稅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