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20年銀行業運行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摘要:預計2021年我國銀行業運行形勢將整體好轉,經營業績觸底改善,不過資產質量等風險仍然需要關注。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對充滿挑戰的宏觀環境,我國銀行業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向實體經濟讓利,嚴守風險底線,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總體平穩運行,資產負債規模快速增長,信用風險整體可控,風險抵補能力充足,改革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
2020年,我國銀行業總體平穩運行,體現了防疫應變的能力。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支持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體現了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的本源關系。
展望未來,得益于成功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這一最大基礎,我國銀行業運行的整體環境正在逐步好轉。預計2021年我國銀行業運行形勢將整體好轉,經營業績觸底改善,不過資產質量等風險仍然需要關注。
一、經營狀況短期下滑,加大讓利實體經濟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我國銀行業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堅持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同時提高撥備計提力度,提前應對不良風險上升壓力,因此經營狀況出現短期下滑,營收仍然實現正增長,不過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一)營收實現穩健增長,分化較為明顯
2020年前三季度,37家上市銀行(A股上市,下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03萬億元,同比增長5.24%。分機構類型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營業收入增長動力較強,分別實現同比增長7.32%和7.46%,營收規模分別達到11437.22億元和2686.31億元;大型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分別同比增長4.12%和5.10%,營收規模分別為25659.85億元和478.27億元。
與上年同期大多數實現兩位數增長不同,2020年前三季度共有13家營收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8家為城市商業銀行,3家為股份制銀行,2家為農村商業銀行。2020年10月上市的廈門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在37家銀行中最高,為19.56%。
大型商業銀行營收增速相差不大,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營收增長情況分化較大,發展潛力差異明顯。股份制銀行中,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營收同比分別增長14.19%、13.22%和11.11%,但浦發銀行僅增長1.60%。城市商業銀行中,雖然超半數銀行營收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但上海銀行同比下降0.91%,北京銀行和西安銀行同比微增0.21%和0.58%。農村商業銀行中,無錫銀行和張家港行同比分別增長11.94%和10.46%,但江陰銀行和紫金銀行同比分別下降3.28%和2.23%。
(二)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三季度邊際改善
2020年以來,銀行業盈利受到較大挑戰,利潤水平一度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根據銀保監會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5萬億元,同比下降8.3%,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4%。銀行業利潤出現歷史性下降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疫情沖擊和經濟下滑的滯后反映。由于現行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造成的時滯影響,銀行業務的“風險”往往滯后“利潤”體現。我國GDP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隨著實體經濟困難向銀行業傳導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銀行凈利潤下滑出現在二季度,而隨著經濟回升,銀行利潤也在三季度顯現回調態勢。
二是銀行業為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積極落實各項減費讓利政策要求,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根據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數據測算,2020年前10個月金融系統通過降低利率、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工具、減少收費、支持企業進行重組和債轉股等渠道,已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前三季度21家全國性銀行服務收費減費讓利1873億元,預計銀行業全年可實現減費讓利3600億元左右。
三是為提前應對不良資產上升的壓力,銀行業普遍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再疊加銀行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的較明顯增長,銀行業雖然營業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但營業支出方面也增幅較大,特別是信用減值損失項目。
2020年前三季度,37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凈利潤1.30萬億元,同比下降7.68%。分機構類型來看,大型商業銀行合計凈利潤同比下降8.66%,下降幅度最大;其次股份制商業銀行合計凈利潤同比下降7.03%,降幅也較為顯著;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同比下降幅度較小,分別為1.21%和3.18%。
具體來看,6家大型商業銀行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凈利潤全部同比下降,其中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降幅較大,分別同比下降11.95%、17.82%和10.06%。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受部分銀行凈利潤下滑幅度較大拖累,整體凈利潤仍呈現同比下滑態勢,但多數銀行凈利潤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廈門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同比增速相對較高,分別為8.70%、5.11%、5.45%、6.58%和5.07%。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復工復產的不斷推進,宏觀經濟穩步回升,上市銀行凈利潤的下滑趨勢也在逐漸減弱,獲利能力在逐漸恢復。前三季度,37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凈利潤同比下降7.68%,降幅較上半年減少1.63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凈利潤下降幅度收縮最為明顯,其前三季度同比降幅較上半年減少2.49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降幅也分別減少0.98個和0.40個百分點。
二、資產負債規模快速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一)規模擴張加快,貸款高速增長助力經濟恢復
2020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挑戰,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銀行業積極落實各項定向性、結構性政策工具,加大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資產規模特別是貸款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據銀保監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07.62萬億元,同比增長10.83%,其中各項貸款178.6萬億元,同比增長12.6%;總負債28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1.00%。銀行資產規模、負債規模的擴張速度均較2019年同期顯著加快。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36家上市銀行(廈門銀行因數據不全未計入)資產規模合計達到206.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0%。分機構類型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擴張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2.20%和12.17%,至52.72萬億元和15.57萬億元;大型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分別增長10.81%和10.25%,至135.70萬億元和2.50萬億元。其中,青島銀行、寧波銀行資產規模同比高增25.70%和24.37%,領跑上市銀行。
由于廈門銀行、浙商銀行、渝農商行于2019年和2020年上市,部分貸款數據公布不全面,因此暫不計算在內。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除以上3家銀行外,其余34家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合計達到11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9%。農村商業銀行貸款同比增長最為顯著,增速為19.29%;其次是城市商業銀行,其同比增速為16.10%;由于規模基數較大,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同比增速相對較低,分別為11.96%和13.26%。
具體來看,農村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同比增長差距不大,其中青農商行和常熟銀行增速超過20%,分別達到22.64%和21.77%;城市商業銀行中有5家銀行貸款同比增速超過20%,其中青島銀行和寧波銀行同比增長高達33.01%和30.90%。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除了平安銀行貸款同比增長20.17%外,其余銀行同比增長均未超過20%,但也都實現了兩位數的較高漲幅,上市銀行貸款投放保持了較強的增長力度,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結構持續改善,進一步壓降同業,回歸存貸款本源
商業銀行資產結構有所改善,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產結構相對穩定,而區域性商業銀行的貸款占比提升顯著,資產結構改善明顯。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37家上市銀行貸款占比為53.8%,較上年末提升0.5個百分點。其中,區域性商業銀行貸款占比達到46.0%,較上年末提升1.5個百分點,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分別提升0.3、0.7個百分點。同期,37家上市銀行金融投資占比下降,同業資產占比小幅提升,區域性商業銀行的這兩項資產占比均出現較大下降。
貸款結構上,企業貸款占比明顯提升,零售貸款下滑,主要是由于銀行加大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力度,更多信貸投向企業。其中,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貸款增長尤為迅速。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9.6%,連續7個月創有統計以來的新高,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4.76萬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最快。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主要金融機構本外幣中長期貸款2020年增長顯著,9月末工業領域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30%,較2019年9月末加快10.9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最為顯著,加快15.5個百分點。服務業領域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5.0%。
商業銀行負債結構變化相對較大,表現為存款占比上升,同業負債持續壓降。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37家上市銀行存款占比達到75.6%,較2019年末提升0.8個百分點,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區域性銀行都有較大提升,區域性銀行提升最多。同業負債占比達到11.3%,較2019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商業銀行下降最多。此外,應付債券占比為7.0%,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區域性銀行下降最多。
存款結構中,變化最大的部分在于結構性存款。2019年10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正式開始整頓結構性存款。2020年銀保監會進一步強化監管,明確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截至2020年10月末,中資銀行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降至7.94萬億元,較2019年10月末減少2.4萬億元,占境內存款之比也從6%降到4%左右。作為高息攬儲的代表,過去結構性存款的增長反映了銀行間激烈的存款競爭行為,是存款成本剛性并進而導致貸款利率難降的重要原因。結構性存款的大幅壓降,意味著銀行存款成本壓力減輕,利于穩定息差。2020年上市銀行半年報數據顯示,存款成本已較2019年末有所下降,這一趨勢有望進一步延續。
三、資產質量整體可控,抵御風險能力增強
(一)不良增長加快,不良率穩定,資產質量風險可控
2020年以來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承壓,監管層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前瞻性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加快處置速度,同時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防止新增不良快速上升。據銀保監會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境內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為80.2%,部分銀行逾期60天以上貸款也全部納入了不良;截至目前,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1.7萬億元,同比多處置3414億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除去未公布全部數據的廈門銀行、浙商銀行、渝農商行,其余34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規模合計達到16728.49億元,同比增長18.59%。分機構類型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不良增速最快,三季度末其不良貸款規模為11254.05億元,同比增長20.66%,該增速高于二季度,亦高于其他類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三季度末分別達到4677.90億元、688.73億元和107.8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53%、14.56%和14.95%,與二季度末相比,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同比增速有所下降,分別下降2.62個和1.5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規模增長勢頭有所減弱。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28%,較2019年同期下降0.20個百分點,較上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4.17%,雖然較2019年同期有0.17個百分點的增長,但較上半年末下降了0.05個百分點;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達到1.50%和1.63%,顯著低于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但與2019年同期和上半年末相比,不良貸款率都呈現小幅上升態勢。
整體來看,雖然不良貸款規模增速較快,但不良率整體保持穩定,意味著當前銀行業資產質量風險仍然可控。此外,隨著不良認定標準嚴格化和貸款下遷力度加大(反映為關注類貸款占比下降),銀行業資產質量情況將變得更加真實可控。未來存在不確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將于2021年3月31日到期的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銀保監會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截止到8月末,延期還本付息金額達到3.7萬億,占全部貸款(173.7萬億)的2.1%。市場普遍認為,當2021年3月末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退出時,部分延期貸款存在轉為不良貸款的風險,但對資產質量的影響總體可控。
(二)撥備、資本整體充足,風險抵補能力強大
盡管2020年以來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承壓,但銀行通過足額計提撥備,加強風險處置力度,使自身風險抵御能力也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銀行業新提取撥備1.5萬億元,同比多提取2068億元;三季度末,撥備覆蓋率為177%,商業銀行資本凈額23.8萬億元,資本充足率14.41%。
2020年三季度末,除了廈門銀行未公布相關數據外,其余3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以下簡稱撥備率)均達到監管標準。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大型商業銀行撥備率普遍出現下滑,其中交通銀行下滑幅度最大,下滑23.41個百分點,至150.81%,逼近監管紅線。
截至三季度末,37家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都達到監管標準之上,資本充足情況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20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出現下滑,其中包括7家城市商業銀行、6家農村商業銀行、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3家大型商業銀行。此外,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降幅普遍較大。7家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同比降幅均值為1.12個百分點,6家農村商業銀行同比降幅均值為1.23個百分點。具體來看,成都銀行降幅最大,下降2.67個百分點,至13.18%。可見,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依然較大。
(三)加強資本補充,提高風險抵御及信貸投放能力
在監管層大力支持下,2020年商業銀行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繼續高企。截至2020年10月23日,商業銀行已發行二級資本債5244億元,發行規模達到2019年全年的88%。發行永續債4913億元,發行規模達到2019年全年的86%。永續債作為新型資本補充工具自2019年推出以來,累計發行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成為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重要手段,2020年被更加頻繁的使用。此外,伴隨著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各類型商業銀行的資本債券發行利率繼續同比降低。
有力的資本補充,有助于直接提高銀行抗風險水平,亦能增大信貸投放空間,進一步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不過,當前資本債券發行結構仍以大行為主,中小銀行占比很低,與銀行業資產分布結構、不良貸款分布結構不匹配。從發行規模上看,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據主導地位。2020年以來(截至10月23日)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總額中,大型商業銀行占比53.4%,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32.4%,兩者合計高達85.8%,而城商行、農商行占比僅11.3%、2.1%。永續債發行總額中,大型商業銀行占比55.0%,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30.5%,兩者合計占比高達85.5%,而城商行、農商行占比僅13.3%、0.7%。為緩解這一局面,監管層更加重視中小銀行改革和資本補充工作,2020年在工具創新上提出通過專項債補充銀行資本金,目前已有多家銀行試水。11月11日,財政部正式下達了2000億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額度,用于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四、改革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應對多方面挑戰
(一)疫情倒逼之下,銀行業務轉型、經營轉型進程加快
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放緩以及監管變化的影響,銀行業經營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加,而加快業務轉型、經營轉型是應對挑戰的關鍵。2020年在疫情倒逼之下,商業銀行加快金融科技創新運用,邁出了比以往更快的數字化轉型步伐。疫情期間,銀行業務線上化、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投入和應用不斷增加,極大地突破了營業網點的物理限制,提高了業務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為了突破傳統體制機制的障礙,部分銀行選擇進一步組建全資科技子公司,通過專業化、市場化的模式發展金融科技業務。據統計,目前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已達到12家。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我國金融科技應用在許多方面已處于世界前列。移動支付、電子清算、網上銀行、數字信貸飛速發展。目前銀行業離柜交易率已接近90%。小微企業貸款過去是20-30天的審批周期,現在通過科技平臺實現了“秒申秒貸”“立等可到”。
當前,利息凈收入仍然是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構成,但受利率市場化改革和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影響,凈息差將長期收窄,利息收入增長放緩。因此各家銀行將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擴大非息收入占比作為業務轉型重點。上市銀行財報顯示,2020年多數銀行非息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占比提升。特別是在居民財富增長和多元化配置以及社會融資結構轉變的趨勢下,理財、托管、投行等非傳統中間業務更加契合銀行未來轉型發展方向,而且對標海外銀行,國內銀行財富管理相關業務成長空間很大。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客戶管理總資產2020年上半年增長10%以上,財富中收增長34.09%,發展速度很快。為進一步加快理財業務轉型,適應資管新規等監管變化,2019年以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11月13日,已有20家理財子公司成立,另有廣銀理財、浦銀理財2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備。
(二)加大中小銀行改革重組力度,強化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
2020年,我國繼續深入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工作,其中,中小銀行改革和風險化解尤其受到重視。中小銀行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在過去發展中積累了一定風險,一些存量資產處置的擔子較重,而且在當前疫情的情況下,中小銀行受到的沖擊更明顯。2019年底尤其是2020年以來,監管層多次明確提出要深化中小銀行改革。5月份,金融委發布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出臺《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要求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把補資本與優化公司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此外監管層陸續出臺中小銀行的再貸款政策、定向降準政策、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等,監管環境也在不斷優化,中小銀行的改革重組迎來了有利時機。
當前,中小銀行銀行之間的并購重組已明顯加快,2020年多地傳出了地方中小銀行合并或參股投資同類機構的消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涉及合并重組的中小銀行已達數十家。2019年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而被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監管的包商銀行,2020年完成改革重組工作,新成立的蒙商銀行正式開業。在政策支持下,未來中小銀行改革重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取得積極成效,股權結構實現多元化、公司治理組織架構基本形成、公司治理運作機制趨向規范、經營發展模式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持續健全。但是,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尚不完全符合現代金融企業權利責任對等、激勵約束相容、風險控制嚴格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一些機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薄弱;股權關系不透明不規范;股東行為不合規不審慎;董事會履職有效性不足;高管層職責定位存在偏差;監事會監督不到位;戰略規劃和績效考核不科學。就中小銀行和保險、信托公司而言,最突出的不良案例是大股東操控、內部控制,還有比較普遍的行政干預現象。未來,銀行業還要從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董事會建設、做實監事會功能、規范高管層履職、改進發展戰略規劃、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等多方面持續推進公司治理改革。全面加強金融系統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五、預計2021年銀行業經營形勢好轉
展望未來,預計2021年我國銀行業運行形勢將整體好轉,經營業績觸底回升,信貸規模穩步增長,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但資產質量等風險仍然需要關注。
得益于成功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這一最大基礎,我國銀行業運行的整體環境正在逐步改善。2020年我國GDP僅在一季度大幅收縮6.8%,隨后二、三季度均同比增長,使得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已經恢復正增長。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不會突然反復的情境下,由于低基數效應,2021年我國經濟大概率實現較高的增長水平,特別是一季度會出現階段性增長高點。貨幣環境方面,預計明年流動性仍將保持合理充裕,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小微和民營企業以及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還有望加大,這將有利于帶動銀行信貸規模穩步增長。
目前,銀行業經營狀況在實體經濟恢復后已逐漸好轉。隨著經濟逐步復蘇,2020年前三季度銀行業利潤同比降幅已經較上半年收窄,單季度來看,三季度利潤降幅較二季度的收窄幅度很大。此外,也觀察到上市銀行中單季度利潤正增長的銀行數量明顯增多。
從影響業績的直接因素來講,息差企穩和撥備壓力減輕的情景大概率在2021年一季度后出現,有助于推動商業銀行業績觸底改善,利潤恢復正增長趨勢。受貸款重定價因素影響,2021年一季度資產收益率預計將繼續下降,但隨著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以及經濟復蘇驅動的無風險利率走高,資產端收益率有望走平甚至回升。而負債結構的改善尤其是結構性存款的大幅度壓降,又使銀行負債成本壓力減輕。因此銀行凈息差存在改善空間,大概率企穩甚至走闊。此外,在疫情沖擊、讓利實體、處置不良等壓力下,銀行普遍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明年壓力緩解有助于釋放業績。最后,經過疫情洗禮和考驗,銀行運營效率和活力進一步激發,數字化轉型的加快也有助于加快疫后業績恢復。
未來考驗銀行平穩運行的關鍵因素是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退出后的信用風險情況。事實上,關于銀行信用風險延后暴露的擔憂一直存在。根據人民銀行披露,延期還本付息規模為3.7萬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2.1%,2021年一季度政策退出后將對銀行資產質量形成擾動。此外,未來資產風險分類新規政策的落地,以及不良處置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都可能對經營情況構成壓制。不過從長期來看,這將使得銀行資產質量更加真實可靠,有利于銀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相關閱讀
上一篇:每日財經要聞(0408)
下一篇:每日財經要聞(0407)
Copyright © 2000 - www.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成人高清视频 | 美女视频黄a|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图片 | 99re在线视频精品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h亚洲| 91插插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yello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av毛片一区 | 激情久久网 | 网色 | 国产精品三级三级三级 |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h视频网| 嘿咻免费视频观看午夜 | 99一区二区 | av色资源 | 久久w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www.嫩草|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97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在线看 | 亚洲变态 | 国产第六页|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99爱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免费av片| 日本亚洲欧美 | 国产网友自拍 | 成人污视频| 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可以在线观看的av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 | 三级视频网站 | 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婷婷综合网 |